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退位让贤>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明头号经济学家——朱元璋!(7/8)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明头号经济学家——朱元璋!(7/8)

    朝廷要为申城花费多少钱,又能有多少收入。

    越算越是心惊,越算越是深感意外。

    “原来路灯的成本开销,竟然远远低于其夜间带来的收入。”

    “原来拆掉城墙,能使交通顺畅,减少人员在路上的消耗开支,降低成本。”

    “酒楼的客人越多,生意越兴旺,店家的成本就越低,因为更多的客人,摊薄了成本。”

    “黄酒销量越高,生产得越多,生产成本就越低,黄酒的价格也越低。”

    ……

    老朱像一个发现了大秘密的小孩子,不断计算着成本,开支,生产效率,并分析其原因。

    开始只是想和“逆孙”较劲,找出“逆孙”所建设的新城里面,潜藏着的治国之迷。

    但后来却是越研究越觉有趣,一个以前从来不曾发觉的新世界,在老朱的眼前,缓缓打开了大门。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降低生产和运转所需的成本,城市的规模效应,是怎么帮着大家提高收入的……

    凡此种种,一一记录,并作分析。

    “这里面有大学问啊!”

    老朱在纸上做着记录和分析,并不时写上自己的心得。

    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一名雇工在单位时间内能生产出更多的东西。

    如此一来,即使是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所赚的利润却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

    这促使老板为了赚钱,而去雇佣更多的人。

    而为了尽快招募到足够的人手,不得不采取提高工钱的办法。

    拿到更多工钱的雇工们也有了闲钱去消费,使得商品的销量上升。

    又进一步刺激生产的扩大……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物价没有上涨的原因是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供应量上升了。

    不止如此,还有技术水平的提高。

    他们采用了更好的办法来纺布,铸铁,酿酒,制造各种各样的东西……

    这些新的技术,大多数是从《科学》杂刊上学到的。

    老朱仔细分析着。

    一项一项地算着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