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争的本质,吕妃之死!(2/6)
多人就能打中标靶了。
相当于是训练了很久的神箭手。
对早期枪械来说,这正是其最大的优势。
哪怕是老人,孩子,妇女,只要给他们一把枪,告诉他们如何瞄,如何开,他们就能正常使用。
但给他们一把弓箭,他们却只能徒叹奈何。
披甲胄,用弓箭、用大刀长矛对砍,对士兵身体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
身体强壮的士兵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老弱残兵只会拖累军阵。
可一旦使用枪支,整个战争的逻辑就变了。
在枪面前,众生平等。
不管你是能举起三百斤石块的壮汉,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
杀你都只需要使用一颗子弹!
在双方对阵的时候,弱书生举枪和壮汉举枪,彼此之间也没有任何区别。
某种意义上说,只要将枪发下去,告诉士兵们怎么使用,就能立即将一支老弱残兵,变成能与精锐对阵的强军。
只要这支老弱残兵有足够的勇气和士气。
除此之外,作为统兵打仗的将领,他们还发现了枪支的另一个优点。
那便是士兵可以排成更密集的阵型。
拉弓射箭,士兵与士兵之间的距离,必须要拉开。
否则,就会彼此妨碍对方。
枪支则没有这个问题,士兵能站得非常密集。
这也意味着在同等单位面积内,能射出的弹丸会比箭雨更密集。
对方想要冲过来,也会更困难。
没错!
这也正是为什么历史上早期枪支普及后,欧洲各国普遍使用士兵们密集站列的“排队枪毙”战术的原因。
谁都不是傻子。
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很傻的战术,恰恰如是在一次次的战争中,用血的教训,慢慢总结出来的经验
哪一方的阵型更密集,更能集中火力,就会在战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于是,密集战立的“排队枪毙”战术,就应运而生了。
一直到机关枪的出现,这一战术才被彻底淘汰。
“老师,此枪造价几何,能制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