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六百零四章:苗头(2/3)

第六百零四章:苗头(2/3)

水平,这就不得不说政府没有足够给予重视。

    冯庸不同,他在福建时期就大力建设军工体系,尽管也是仿制起家,清一色德制武器,但是怎么着也做到了青出于蓝而不逊于蓝,当时南华的华制德械武器并不逊色于德国原产武器,而且以价格优势碾压各国外销武器。

    在这种基础上,军工体系进一步发展,相关的硬件设施进一步提升,一战时,更是从沙俄原地盘上掠夺了不少东西,一战结束后,汲取了德国所有的军工成果,彻底让中华蜕变了。

    之后的军工进展可以说是飞速,1918年年底,中华第一只自动步枪被生产出来,自己的冲锋枪、手枪、轻重机枪也相继出产,形成了完善的自我轻武器体系。

    但是为了减轻后勤压力,所以一直以来,中华都在裁军,换装也是小心翼翼,直到现在,中华除了侦察部队,大部分军队都使用的是半自动步枪。

    1920年,这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时间段,中华一举拿下了东南亚,地盘扩大了,资源也更为丰富了,以云南腾冲为中心,形成了中华军工轻武器制造业圈子,范围基本上涵盖了中华南部省份。在重武器的研制方面,也没有停滞不前,特别是得到了德国专家的帮忙,中华先后实现了75火炮、105火炮、155火炮乃至210火炮的自产。

    直到1924年,中华的火炮制造技术已经不逊色于世界各国,海军舰炮也实现了41050倍型号自产,甚至销售给南美各国。

    以山西太原为中心的晋中武器制造圈子和以新疆伊犁为中心的疆北武器制造圈子,还有以吉林长春为核心的辽东武器制造圈子也形成了,整个中华的武器制造业可算是开火结果。

    不管是冯庸这辈人,还是冯德麟这辈人,都吃够了军事装备不如人的苦头,特别是冯德麟、段祺瑞、冯国璋这一代人,他们那个时候,求爷爷告姥姥才得到日本帝国主义怜悯式的施舍了一些淘汰武器,这是何等屈辱。

    所以,没有一个人不支持中华的军工产业,本身中华的空军武器方面很是卓越,特别是飞机,就算是先驱者的英法德都比不上,现在中华已经着手喷气机的研究了。

    至于海军武器,算是另辟蹊径,在冯大少帅这根金手指面前,中华没有一味寻求跟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