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赤潮覆清> 第73章 流民(2/3)

第73章 流民(2/3)

堵清廷的嘴,又不是真为了在岳州拼死拼活,吴军兵马大至,他们必然掉头就跑,有江河阻隔想要围歼它们也并非易事,很可能空跑一场。

    但侯俊铖对吴三桂龟缩于衡州不动弹的行为也理解不能,吴三桂之前还抱着和清廷媾和的幻想,如今清廷将他儿子孙子打包砍了,摆明是要不死不休,吴三桂却依旧这般消极,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

    想来想去,只有军阀作风一个理由可以解释了,什么叫军阀作风?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嘛,自家兵强马壮,比什么都重要。

    “吴军占据湖南这么久,征粮征丁还得靠刀子去抢,证明他们连湖南官绅都没能团结起来,对基层根本无法控制……”侯俊铖凝眉分析道:“还是那句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吴三桂的精兵强将也是死一个少一个,无法通过湖南的资源源源不断进行补充,所以清军不逼到眼前,他是舍不得把本部的精兵送上战场和清军消耗的。”

    牛老三点点头表示同意,正要搭话,猛然间意识到了什么,仰着头去思索了一会儿,问道:“侯先生,您似乎是在借题发挥啊?这番话恐怕不是在讲吴三桂,是在点俺们吧?出兵永宁县的事,您不赞同?”

    “怎么可能会赞同呢?”侯俊铖摇了摇头:“留下来的二十八寨老弟兄,许多也才刚刚训练了刀枪兵器,只能算是勉强能上阵,这些日子拉进来的逃难流民,大多才训练了队列,壮壮声势罢了,恐怕都比不过赵举人手下的团丁,好歹人家也是每日吃饱喝足、勤加训练的。”

    “而且他们这些加入咱们的流民,还没来得及进行思想教育,加入咱们只是因为能有口饭吃,参了军能分到肉汤喝,他们根本没有做好奉献生命的思想准备。”

    “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反对出兵永宁县,咱们虽然明面上是吴三桂的兵马、接了马宝分散清军注意的军令,但咱们自成体系,那军令就当一张白纸罢了,根本不用多做理会,马宝也不会冒着得罪船山先生的风险强要对付咱们这点人马。”

    “在我看来,最好是等二十八寨留下来的那些老兄弟们训练完成,新加入的新兵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你手下那些学员里能挑出一些干部潜入永宁县,在当地进行一些初期的清丈和清理租贷的工作,拥有一定的百姓基础,然后再出兵才算稳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