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正阳门下:我拒当舔狗,苏萌慌了> 第152章 生产基地(3/5)

第152章 生产基地(3/5)


    对此,就连那些达摩院的院士们,也惊叹不已。说到达摩院。

    近一年以来,达摩院的院士又增加了十多名。更值得欣喜的是,除了科学院的院士。达摩院在学术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

    有三十多人次通过在达摩院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内的重大奖项。

    其中有十人,更是拿到了国际性的奖项。论文发表数量,那就更多了。

    就连国际性的《自然》、《科学》、《细胞》、《柳叶刀》也有多篇文章上涨。

    国外的某权威的科学调研机构,更是将达摩院排入了全球百大研究所的行列。

    认为其是超越科学院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更多全国的研究大佬,纷纷慕名而来。

    就连很多多年在外的学者,也受到鼓动,选择了回国。

    一时之间,达摩院成为了无数科技工作者趋之若鹜的存在。

    针对此,韩春明还费了不少功夫,同达摩院的管理层,一起研究出了一套达摩院入院的准则。

    从那时候开始,每个入院的人,必须有相关的推荐信。

    并且经过一定的考核,才能入院。

    除此之外,针对有巨大贡献和伟大成就的人,达摩院成立了大师堂!

    只有达摩院拔尖的人员才能进入。

    当然,韩春明吸取了前世中学术界论资排辈为人所鄙夷唾弃的乱象,从大师堂成立开始,就严厉禁止论资排辈,一切的评选,都已成绩和贡献说哈。

    首批大师堂,进入的十人,那都是个顶个的大牛。

    让人挑不出半点问题。因此,现在的达摩院,可谓是兵强马壮。

    光是彩色电视组,主动加入进行研究的专家,就多达十多个人。

    而在这些专家的带领下,韩春明购买到那些技术和设计图纸,很快的被吸收,并根据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

    为此,韩春明拿出了更为详细的技术资料,并要求项目组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本地化改造。

    于此同时,韩春明也领着项目组的开始选址建厂。

    电视机的生产,在这个年达还算的上是高科技。需要的人员素质,自然非同一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