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事成(2/3)
轧钢厂工人文工队这边说相声的就只有自己和秦山。
限于自身的能力,自己和秦山只能讲一些别人的段子,每次准备新节目的时候,都得托人和原作者联系,送些心意过去,等对方同意了才开始排练。
至于拜师后,师兄们会把一些他们以前写过的段子拿出来给他们使用,倒是省了好些麻烦事儿,倒不是蒋易和秦山舍不得那些花费,主要是这种求人的滋味不好受。
如今不像前世孟凡记忆里那般拥有高度发达的网络和电视等媒体资源,如果一个相声演员如果缺乏进取心的话,那么只需掌握两三段表演效果极佳的相声即可安身立命。
然而,那些真正精彩绝伦的段子,却是蒋易与秦山难以企及的高峰,因为它们都是属于他们深藏不露、绝不外传的看家本领。
无奈之下,两人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求一些较为普通常见的相声段落;又或是恳请得到一些前人传承下来的经典老段子。要知道,此时尚未有人特意去整理记录这些古老的篇章,所有信息全凭师徒之间代代口头相传。
因此,可以说这些老段子本身就是一笔珍贵无比的师门财宝,绝非轻易能够求得之物。
起初,蒋易和秦山他俩默默无闻,并没有引起外界过多关注。再加上一开始他们也并未将这家轧钢厂工人文工队当回事儿,于是相声界对他们俩讲述其他同行的相声段子也就听之任之了。
但是后来随着文工队的不断开展慰问演出,众人也都有些耳闻,轧钢厂凭借着文工队的慰问表演得到不少群众们的东西,就有人提出异议了,表演我们的作品,收群众的东西,属实有些过分了?
于是就有相声界的人找人给蒋易和秦山递过话来,就这么直接说别人的作品,有些不合适吧。
其实蒋易和秦山一开始也不想这么干,国庆晚会的时候,那属于玩票性质,只要能记住词,谁都可以上去表演,谁也说不出话来。
然而时过境迁,当文工队正式宣告成立之后,情况便有所不同了。
如果依旧像过去那样随心所欲地演绎他人的作品,显然已经不行了,这是偷啊,但这两人又着实缺乏独立创作的能力。
于是乎,蒋易和秦山只能不得不剑走偏锋:一方面继续偷偷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