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父皇这个班底,带不动,根本带不动。(4/7)
韦彦看来,这四皇子楚世昭的年纪太小,国家大事怎么能让一个小儿参与议事。
“武老将军的意思是趁着匈奴人还没有站稳阵线。”永晋帝沉吟片刻道:“先出城迎击一番,挫挫对方的锐气,要是得胜,说不定能立刻劝退匈奴人的攻势。”
永晋帝对武振的说法有所意动。
作为皇帝,被动防守自然不讨人喜欢,无论是谁都更喜欢掌握主动权,特别是皇帝这样天性就身处优势的人。
像这样只能防守,不能进攻的窝火之事,实在是难以容忍,再加上有很多战事可以作为案例。
类似于这种防守方人少,攻城方人多的局势,防守方主动进攻反而会有意外之喜的例子更是不在少数。
楚世昭大破王守义的十万大军,不正是靠着这一手转攻为守,这才得以取胜的吗?
就是楚世昭的例子,让永晋帝认为武振的想法不失为一种取胜的变数。
而楚世昭怎么也想不到,永晋帝倾向于武振的主张,是因为他在鄱阳之战的激进决策。
这完全就是生搬硬套了。
楚世昭主动进攻,是他没得选,再者鄱阳就不是长安,这地方是不好守的。
长安跟鄱阳不同,他是大周王朝的国都,守是能守住的,而且主动出击冒的风险跟鄱阳主动出击冒的风险是一个概念?
长安主动出击,要是打输了,基本亡国。
鄱阳主动出击,打输了依旧是有微乎其微的回旋之地,打赢了是大赚特赚,这是无本买卖。
长安这边主动出击就是打赢了,最终的影响还不是劝匈奴人退兵,又不可能全歼匈奴人这种机动性很强的兵种。
仔细想想,这都是纯搞。
“儿臣以为,不可擅作主张,盲目出击。”楚世昭摇了摇头道:“长安是整个大周重中之重,父皇可曾想过,主动出击导致守军折损严重,长安会落得何等下场吗?”
“从得失来讲,我们守,也是等待勤王部队到来,劝退匈奴人的围攻。”
“我们攻,不也是想要逼着匈奴人退回去吗?”
“可我们主动进攻,是会有被匈奴人吃掉的风险,一旦长安守军空虚,那谁说得准匈奴人会不会直接打下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