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119章 激烈的储君之争(2/4)

第119章 激烈的储君之争(2/4)

是京城的官吏在肃清朝廷腐败的问题上连累受罪。

    凡一切赃款羡余银两,皆贮国库充公,在开皇十五年的极力追缴下,大周王朝的国库至末年已有一千多万的白银,国用充足。

    开皇十六年,楚世昭没有沿用‘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为了发展经济,楚世昭鼓励推动贸易,但是却增高了对商人的赋税。

    与此同时,楚世昭废除一些没必要的关卡以及相关的关税,从而得以减少商品流通时的一些不必要的程序,更好的促进货物及货款的自由流通,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封建时代重农抑商的主要原因,就是粮食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要是商人多了,那么农民就少了。

    而农民又是赋税的主要来源,加之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所以对于统治者来说,必须要重视农业,重视农民。

    更何况,粮食还是战争期间的必需品。

    没有粮食就活不下去,打仗更是把粮食放在第一位上。

    一个国家想要强盛,想要保持活力,保持竞争力,那么粮食的储备就是重中之重的。

    明清时期,基本采纳的都是重农抑商的策略。

    而大唐的早年,李世民在位期间却不是如此,李世民一改其它朝代的歧视和打压,十分重视商业发展,正是如此,大唐的发展速度才能有如此迅速的变化。

    正所谓,不同的阶段,对于局势的判断是不同的。

    处于战争期间,楚世昭当然清楚粮食的重要性,可是现阶段,楚世昭更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经济来源作为支撑国家继续前进的动力源。

    恰好,楚世昭对外宣战迎来了最大成功,本来大周王朝无力掌控的“丝绸之路”,重新回到了楚世昭的手上。

    楚世昭又在西域修建了四个军事重镇,确保“丝绸之路”的安全,这样的局势下,为什么不继续促进商业的发展,将丝绸之路打造成黄金走廊。

    而且只有足够强大的经济才能让一个国家具备强盛的国力和实力,干什么都没钱,哪怕君主再有作为,也是无用的。

    李世民作为一个进取心极强的君主,在位期间开疆拓土,降服海内诸夷,这样频繁的对外作战,到底需要多么强大的国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