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七)(7/11)

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七)(7/11)

头,止都止不住。更别提这“饮发”了,就是体内湿气太重,感觉像是身体里藏了个小水塘,随时都要泛滥成灾。

    这时候啊,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就派上用场了。要是搁在现代,咱们得先去找找穴位,给自己来个“自我疗愈大法”。比如说,揉揉“廉泉穴”(就在下巴下方,喉结上方,想象一下你正在吞口水时,喉头上下移动的那个地方),这个穴位就像是喉咙的私人按摩师,能帮你缓解喉咙干燥的不适感。再来说说“足三里”(在小腿外侧,膝盖骨下约四指宽的地方),这可是个养生大穴,按一按,能帮你健脾祛湿,让你的身体不再像是泡在水里的海绵。

    当然了,光按摩穴位可不够,咱们还得来点实际的——吃中药!这时候,就得提到一个经典的方子,咱们暂且称之为“清热祛湿汤”。这个方子啊,可是集合了多种草本精华,专为这种天气下的身体不适量身定制的。

    配方如下:

    黄芩15克(这可是清热燥湿的高手,像是身体里的灭火器),

    茯苓20克(祛湿神器,让你的身体不再湿漉漉),

    白术12克(健脾小能手,帮你恢复脾胃的活力),

    泽泻10克(利尿消肿,像是身体里的排水系统),

    防风10克(祛风解表,让你不再那么怕风怕冷),

    甘草6克(调和药性,像是中药队伍里的和事佬)。

    制作方法嘛,也不难。把这些药材洗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约是药材量的两倍),然后用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炖煮个半小时左右,直到药汤变得浓稠,颜色金黄,就像是一锅精心熬制的金色魔法汤。等汤温了,就可以一口气喝下去,感受那股从内到外的清爽。

    说到这里,咱们还得聊聊脉象。中医看病,讲究的是“望闻问切”,这“切”啊,指的就是摸脉。要是这时候你去找老中医看病,他可能会告诉你:“哎呀,你这脉象啊,又浮又数,就像是夏天的蝉鸣,一刻不停,还带点滑象,就像是刚下过雨的泥地,滑溜溜的。” 这意思就是说,你的脉象反映出你体内有热,血液循环加快,还有点湿邪作祟,得赶紧调理调理。

    不过啊,咱们也别被这复杂的脉象描述给吓到了。说白了,就是身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