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地图(2/4)
么行文于记录,让别人也找得到呢?
总不能每次都由他来领路吧,那以后他也不用干别的事情了。
这是个问题,而且不仅仅陶土采集点存在这个问题。
今后随着林秋妍食物采集方案的实施,食物采集点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而且重复采集必然常态化。
也就是说,在这个树林里,人们需要去到达的地方不会再局限于水潭和苹果园了,会多出许多地方来,仅靠在路上摆箭头做标记可指示不清楚。
用脑袋去死记硬背更是不可能。
王栋思考了一阵子,最后决定干脆弄个地图出来。
他先设计了一种简单的极坐标系统,以水潭为中心,首先确定目标地点是在水潭的哪个方位,简单分为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八个方位,然后再估算目标地点距水潭的直线距离。
比如,他找到的第一个陶土采集点就被标记为“东南100”,意为水潭东南方向大约100米左右的地方。
王栋用小刀把这几个字刻在了该采集点附近最大的一棵树的树干上。
在他绘制的地图上,位置坐标会更加精细些,第一陶土采集点被画在水潭东偏南35度的地方。
他的方位感能提供的精度也就在5度左右,没办法估计得更精确了。
有了这样的地图,各陶土采集点就有了自己的地址。
他先给所有找到的陶土采集点按远近顺序编了号,在地图上只写编号,比如第一陶土采集点就被写作“陶1”。
地图被画在一张a4纸上,纸的幅度是小了点,字也不得不写得小一些。
由于没有尺子,比例也只能做到大致精确。
好在他们现在的活动范围并不大,要标记的地点也不多,勉强够用。
别人只要拿着这张地图,按图索骥,总能找到想要去的地方。
这样,王栋就可以从领路这件无趣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了。
土样分开装的问题也被很好地解决了。
天气炎热,带来的秋裤都没法穿了。只要把裤角扎紧就变成了口袋,然后再按采集点的编号顺序一节一节地装土,每一节装完都打个结。
这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