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 第130章 赵谌的馊主意(1/3)

第130章 赵谌的馊主意(1/3)

    赵谌对煤的运输和收购,实际上是借鉴了后世明朝的开中法,朱元璋当年为了维持边关的粮食数量,特地让商人贩盐加一道程序,那就是必须往边关运多少粮食,才能换来多少盐引,这样一来,盐商必须就源源不断的给边关输送粮食,维护边关的粮价稳定。

    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好的调控手段,用盐这种必需品,保证边关粮食提供足够,可是后面因为朝廷眼馋盐引的大量利润,将开中法废除,直接收现银,结果朝廷的税收多了,边关的粮价却涨了——粮食这玩意的价格,从来就不是你硬性规定就能够规定死的,完全取决于提供的数量。

    明朝后期边关糜烂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果非要强行说的话,就和开中法废除脱不了关系。

    边关粮食不够,朝廷就只能往边关拨更多的银子,可是这银子也不能吃啊,你银子一多,粮商就涨价,边关还是吃不饱,朝廷拨再多的银子,边关也吃不饱,而这拨过去的银子从哪儿来?还不是从内地的自耕农身上来。

    这就是连锁反应。

    而运煤法则和开中法差不多,商人想要从河东贩煤,就得往河东运粮食,河东粮食多了,能脱产的人就更多,煤矿开采就更快。

    而且煤引的发放,本身就是对税收的一种保证。

    不用自己下去催收,你运粮和购买煤引的过程中,就已经把税交了。

    都不用设厘卡!

    在这样的情况下,麟州那里的煤矿就算质量再好,也竞争不过。

    “只不过让麟州看着这么大个煤矿在那里闲着,本太子也不忍,这样吧,本太子给你们出个主意。”赵谌笑道。

    “太子请直言。”折彦质忙道。

    “你们麟州出的煤矿,我太子府以更高的价格收购,本太子打算设立煤炭标准,你们麟州的煤炭质量确实更好,所以以更高的价格收购,也是正常的,这样一来,你们的利润就可以保证了。”赵谌道。

    听了这话,折彦质和杨沂中都是大喜,折彦质犹豫着问了一句:“那运输问题……”

    “这也不用担心,本太子在太原一带已经勘探出新的铁矿,和河北铁矿比起来,这些铁矿的品位要更高一些,能炼出优质钢铁,有了你神木的优质煤,那就更加的如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