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宁阳县哪儿有读书人?(2/3)
琼却神秘兮兮的说道:“那杨兄可说错了,殿下往宁阳县派遣的不止十几个读书人,而是三个秀才,外加二十多个童生!”
杨少峰满脸懵逼的望着王琼问道:“多少?”
三个秀才,外加二十多个童生?
通常来说,说读过书但是还没有考上秀才的人就可以被称之为童生,但是宁阳县两千多号人都能识字,最多的甚至可以认识一千多个字,那整个宁阳县岂不是全县童生?
所以,并不是识字、读过书的就可以被称之为童生,起码也要经过县衙组织的考试以后才能被称之为童生,虽然不享受什么特殊的优待,但是已经拥有了进入县学学习的资格,成绩优秀的可以去参加更高一级的府试。
至于成绩不好的,白发苍苍仍称童生的也大有人在,《促织》中言“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即未取得秀才资格,没有功名,还算不得读书人。
但是,童生再怎么算不得读书人那也只是相对而言,最起码人家也是经过正儿八经的考试之后才当上的童生,最基本的书写算术肯定是没问题的。
就大明朝缺少官老爷缺到恨不能把老百姓都抓去当官的程度,朱标能一次性往宁阳县送来三个秀才外加二十多个童生,这已经不是“大方”两个字就能解释的了。
这么说吧,杨少峰当初被常遇春抓来做知县的时候,他身上都没有童生的功名。
甚至现在大明朝堂上的一众大佬们也有很多都只是秀才出身。
然而王琼却依旧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三个秀才,外加二十六个童生。”
杨少峰满腹狐疑的望着王琼问道:“朝廷现在不缺官儿了?”
王琼嘿的笑了一声道:“缺官儿?缺官儿是前几个月的事儿,自从七月里收了早稻以后,朝廷就慢慢的开始不缺官儿了。”
说到这儿,王琼又忍不住哈哈笑了一声,说道:“说起这个来,这事儿还跟杨兄你脱不开干系。”
听到王琼这么一说,杨少峰顿时就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自从王琼把读书人优待士人过甚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告诉朱皇帝之后,朱皇帝就玩了一手极其流弊的操作。
首先,大明承认胡元时期那些读书人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