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1/2)

    宋元自认身担教各位姐姐们学认字的重责,学习得十分卖力,引得王先生频频夸他。

    主要是有宋天这个失败案例,王先生对宋家人的读书潜力预期很低,宋元稍微学得好些,他便觉欣慰。

    这三月以来,最让杏花村民津津乐道的,自然要数六月中旬,徐玉芝出嫁。

    一抬抬的彩礼、各种金银首饰,晃花了村民们的眼,至今仍时常提起。

    这日晌午,宋英捉完了地里的虫,便沿着山路寻找起草药,今儿中秋,下午得在家舂糍粑,只能趁现在采摘一点。

    眼看时间不早了,宋英干脆背着背篓往回走,路过孙三婆的坟地时,哐哐哐几镰刀把坟上的小蓬草全割了。

    “哎哟,你这个女子,胆子蛮大哟,你孙三婆的坟头草都敢割!”一个熟悉的惊叹声从上方传来。

    宋英抬头,看见上面的山道上,赵小翠与她娘梅花婶,各背着一背篓草。

    “梅花婶。”宋英招呼了一声,挠挠头,略带尴尬地解释,“这不是快到午时,急着回家么。”

    “那也不能去人家坟头割呀。”梅花婶没好气地摇摇头,“你赶紧下来,回头你孙大伯知道了,不得骂死你。这是他老娘,你站在他老娘头上像什么话!”

    宋英指了下坟的最尾端,道:“那边才是头的位置吧,我站的这个地方,应该是腰部吧。”

    杏花村的埋葬风俗,坟头是在脚的位置垒起来的,这样平时祭拜就是对着先人的脚。

    “嘿!你割个草,真是蹊跷古怪的!坟头是能割草的地方吗?赶紧给老子下来!”李氏的声音突然在上方响起。

    宋英抬头,看见更上面的地边,李氏杨氏扛着锄头。

    她不由有点心虚,从坟上跳下来,按了按满满当当的背篓,心里才踏实些。

    “奶奶,二婶,你们怎么也……”

    没等她说完,李氏就道:“今儿太阳大,先不做了,下午凉快了再来。”

    梅花婶笑着道:“你们两婆媳,天天拼得很,现在熬不住了吧,我早说过,干活不急着这一时半会儿的,晒出病来,看病的钱能买四五倍的粮食。”

    “不赶着点怎么办,天气又不等人,错过了时节,粮食长不起来的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