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狄方天元的新书> 第24章 走进新时代(1/5)

第24章 走进新时代(1/5)

    1979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3周。普遍认为是中国正式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改革开放正确道路的第一年。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月28日中国领导人应美国总统卡特之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2月17日中越战争爆发;

    3月26日埃及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

    4月1日霍梅尼宣布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

    5月4日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

    ……

    ……

    1979的春季,中共祥城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尹秉民在王崮堆公社考察。主要视察了纪屯、王屯、大孙等大队的麦苗长势,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调查使他认识到,大包干是调动农民积极性、解决农民温饱并逐步走上富裕的好路子。

    与广大农民群众交流时,尹书记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年好过,春难熬!”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节,好多农民家庭已经断粮。地里的小麦还有一、两个月才能收割,家里的存粮却已经吃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每年都会出现!尹书记和几个大队的支书,大队干部、社员代表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大家普遍反应,主要还是地里收成不好,每亩地就收那么百斤粮食,交完公粮的剩余,根本就不够吃,到了次年的春季,家里的余粮基本吃光,马上就要到挨饿的时候。一般家庭面对春天的饥荒,有钱就去市场籴粮食,渡过难关,没有钱的就只能去借,小麦收获后再还账。这就是现实,几百年来都是如此。“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让队里的田里多收几十斤,几百斤粮食啊?”尹书记问大家。

    “有什么办法,一亩地二三十斤的种子,就算是风调雨顺,一年下来也不过收五六百斤的小麦,要是遇上大旱,大灾之年,颗粒无收都有可能。”

    “一亩地的收成基本都是固定的,那个大队都是这样,土地都是这样,但人口可是不停地增加,过几年,一个人分的地会更少的。”

    “现在这几年的水利建设,基本都是水浇地,都是旱涝保收,但亩产量就是上不去。”

    “产量上不去,是不是种子的原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