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抗联二三事(1/3)
经过张浩和大司令还有罗政委的商议后,决定从东野和北野(华北野战军)抽调人员进入东北,协助抗联的同志发展。
东野和华北野战军的东北人出身的战士和干部也是非常多的。
这些人,对东北的情况比较了解,而且容易和当地人融入到一起。
有了这些在八路军队伍中成长起来的干部战士的帮助,想来东北的29纵(抗联)的人,可以更快的发展起来。
此决议一下,各级部门便是纷纷行动了起来。
华北野战军和东野之中的东北战士和干部的数量不少,经过仔细挑选后,最终挑出来了两千多人。
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人,并没有被立刻派往东北,而是进入到了华北野战军的干部学校和教导队之中接受学习和培训,直到培训合格后,再把这些人派往东北。
没办法,东北抗联的日子过得挺惨的,他们又打不过关东军,只能时不时的对东北的伪军或者各地的日军留守大队进行偷袭。
也因此,这些部队的组织性很差。
想要让其脱胎换骨,只能是彻底的对其进行整编。
虽然现如今的东北抗联因为华北地区的八路军的支援,已经再次发展到了一万多人。
但这些人的战斗力如何,就见仁见智了。
援助抗联,并不仅仅是要援助武器装备,还要援助思想,援助组织架构,援助战术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让抗联的部队真正拥有战斗力。
随着时间来到九月份,援助东北的两千东北的指战员,已经全部取得了合格以上的评价,至此,队伍便是可以出发了。
在出发前,便是先将队伍进行了分组。
抗联改编成29纵队以后,总计三个师九个团,还有一个纵队直属的警卫团。
所以,援助的队伍,便是干脆分成了几个组。
援助干部之中,级别最高的,要数改编后的37纵109师的副师长李洪奎。
李洪奎,生于1911年,今年32岁,吉林松原生人,父亲是19世纪末随家人闯关东并留在东北的人士。
其在29年参加了东北军,并在九一八事变后,成了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