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车营,双方战法区别一目了然。
明军盾车张开后有翼板,推车的士兵全在防护内。
对面没有翼板,能清晰看到推车的士兵,鸟铳兵也没有依托掩护、边打边进的能力。
嘟~
一声悠长的号角,东虏骑军停下脚步。
榆河到了。
北郊的榆河为灌溉田地,岔口非常多,河床非常宽,除东边进入运河的地段,其余地方没有堤坝。
夏季河水也就一尺深,冬季结冰之后蔓延,冰面宽达三百步。
很滑,无法成为双方骑军的战场。
要么攻过去,要么退后,让明军攻过来。
但结冰也有利于步卒行进,沉重的炮车进入冰面,突然加快。
东虏炮兵飞速抢占‘滩涂’,设立炮阵。
明军哨音响起,爬犁同样加快速度,火器兵整齐小跑跟进。
双方此刻距离大约三里,已经进入东虏火炮射程。
东虏车兵乌拉拉把楯车放到炮阵前百步,鸟铳兵排开射击阵,在火炮掩护下,龟速前行。
接着东虏骑兵在鸟铳兵护卫下过河,继续结阵护翼。
火器与骑军交替掩护,这配合不难。
黄台吉选择用火器试探火器,战法没问题,军械有点大问题。
明军大阵前的信号兵挥旗询问是否出击,陆天明放下望远镜,伸掌为刀,向前一挥,五万步卒同时而动。
脚步声如同天雷入世,轰的一声,震荡世间。
前面车兵,跟着两排盾兵,一手持盾,一手持刀,后面一排长矛兵,再后面全是弓箭手。
分列十个小阵,前后各五。
两翼的骑兵也开始小跑前进,掩护侧翼。
距离前出的火器兵约两里,随时接应友军,并准备大规模接触。
这就是明朝的大兵团。
一个卫五千人,是一个小阵,阵与阵之间有传令兵,所有卫的配备都一样,可以五千人独立战斗,也可以随时集结起来战斗。
五千、五万、五十万都是一样的打法,镖局也是这么训练的。
如果说东虏是一堵墙,明军就是一柄破天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