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人民公社三十年> 第622章 随团到江浙一带考察(2/3)

第622章 随团到江浙一带考察(2/3)

市的需要,城市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从最小的衣食住行开始,哪怕是一盒火柴、一块肥皂,或是一双筷子,他们都可以形成一个生产制造的企业。

    最发达的就是小五金了,据说好的企业商品还被外商订制出口呐。

    关兴最感兴趣的是他们的生产方式,比如一个生产队的企业是生产塑料用品的,那么每个家庭都是这个企业的作坊。生产队统一掌握生产的标准,把数量、规格分发到各家各户,规定完成的时间和数量,到时候统一交到生产队的企业去验收、交货,然后根据制作的数量来决定报酬。

    生产队有专门的农业生产人员,家庭的生产、制作可以不占用生产队集中安排的活路。

    从这些生产队的生产方式,关兴就看到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良好的发展变化的状态。在国家的统一计划下,由集体组织,社员参与各种生产劳动,既发挥了社员群众的劳动特长,又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还能充分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如果是按照报纸上说的去做,那么农民就只能永远是自给自足的劳动者,而现在这样亦工亦农亦商,公社就真正把农工商联合成了一个整体,它比城市的工厂、企业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

    马副主任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就与关兴讨论,说:“我们那里没有他们的资源,也没有他们这些人来往城市的经验,看来我们是学不了了,只能是望洋兴叹。”

    关兴说:“我们首先是要把他们的这种精神学到,不要把社员死死地局限在土地上了,要发挥所有社员的特长和优势,创造一些让他们想发挥他们潜力的机会,这才是很重要的。”

    马副主任对关兴说的话就有些不明白,要关兴具体举例说说。关兴就说:“比如我们当地有木匠,一般家庭都是请他们到家里去做工,如果生产队把这些匠人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针对城区家具用品的企业,比如家具厂,是不是就比零散的做事强得多呢?”

    “种地的社员就专门种地,做工的匠人就专门做企业,那么生产队就变成了多面体的大型合作社了,是不是?”

    马副主任听了就慢慢有些开窍了,说:“那以我们地方的需要,就可以搞建筑队、制衣厂或是生活用品加工等等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