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背腧 第五十一(1/6)
一、古文
(一)灵枢第51章 背腧 第五十一
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五藏之腧,出于背者。歧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写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二)白话文: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听你讲讲五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情况。岐伯回答说:背部的大腧穴,在项后第一椎骨下的两旁,肺腧在第三椎骨的两旁,心腧在第五椎骨的两旁,膈腧在第七椎骨的两旁,肝腧在第九椎骨的两旁,脾腧在第十一椎骨的两旁,肾腧在第十四椎骨的两旁。这些腧穴都在脊椎两旁相距三寸的地方。要确定这些腧穴的位置,可以按压相应的部位,如果有压痛感,按压后疼痛缓解,那就是腧穴所在之处。对于这些腧穴,可以灸疗,但不可针刺。如果经气亢盛就用泻法,经气虚弱就用补法。用艾灸进行补法时,不要吹旺艾火,让它自然燃烧熄灭;用艾灸进行泻法时,要快速吹旺艾火,然后传递艾炷,让艾火迅速熄灭。
二、《灵枢第51章 背腧 第五十一》梗概指导思想
1 背腧穴的位置:
具体穴位分布:背中的大腧在项后第一椎骨下的两旁;肺腧在第三椎下的两旁;心腧在第五椎下的两旁;膈腧在第七椎下的两旁;肝腧在第九椎下的两旁;脾腧在第十一椎的两旁;肾腧在第十四椎的两旁。这些腧穴都在脊柱的两旁,左右相距为三寸(这里的“寸”是同身寸,即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比例来衡量的长度单位)。
2 背腧穴的验证方法:如果想确定、检验这些穴位的位置,可用手按压腧穴处,若病人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或者病人原有疼痛通过按压此处得到缓解,就说明正是腧穴的所在部位。
3 治疗方法及禁忌:
治疗方法:对于这些背腧穴,适宜采用灸法。在运用灸法时,邪气盛则用泻法,正气虚则用补法。
禁忌:不可妄用针刺,否则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