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解析素第33章 评热病论(3/8)
多的力量。
二、《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主要论述了多种热病的病机、症状、预后等内容,是中医理论中对热病研究的重要篇章。以下是对其具体的分析:
1 阴阳交:
症状表现:患者汗出后随即又发热,脉象躁动急速,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且不能进食。
病机:人体出汗本应是邪气退却、精气战胜邪气的表现,精气胜则能食且不再发热。但阴阳交患者汗出后复热,是邪气胜过了精气。不能进食则精气缺乏后续补益,导致病邪留滞体内。
预后:这是一种危重症,预后不良,《热论》中提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阴阳交患者的脉象与汗出不相应,是精气不能胜邪,所以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2 风厥:
症状表现:患者全身发热、汗出,烦闷且烦闷不因汗出而缓解。
病机:出汗后发热不退是风邪侵犯所致,烦闷不解是由于下气上逆。太阳主管全身阳气,最先受邪,少阴与太阳相表里,少阴受太阳发热的影响,其气向上逆行导致厥。
治疗方法:应针刺太阳、少阴表里两经,即刺太阳以泻风热之邪,刺少阴以降上逆之气,并内服汤药。
3 劳风:
症状表现:劳累后出汗,病邪侵犯肺部,使人头和脖子硬,头目昏眩、看东西模糊,吐粘痰,怕风吹,身体寒冷并发抖。
预后及治疗:精力旺盛的青年人经适当治疗三日可愈;中年人五日可愈;老年人七日始愈。患者咳出青黄色粘痰,应使痰从口中或鼻中排出,否则会伤肺,甚至导致死亡。
4 肾风与风水:
肾风症状:面部浮肿,影响言语。
误治后的表现:肾风患者本身体虚不应当针刺,如果误刺,五天后病气必然发作,会出现少气、定时发热、发热从胸背上至头部、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走、月经不来、心烦不能进食、不能仰卧,仰卧则咳嗽加重等症状,此时病名为风水。
这一篇还提出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重要观点,强调了人体正气不足是邪气侵袭的基础。该篇对于中医临床中认识和治疗热病及其变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