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华夏之命运,真正的致命敌人马歇尔(2/5)
国家地区,作为生产地而非消费地,顺利承接了产业转移。
而华夏这个在工业时代,缺油贫铁,只有无数暖水港,深水港和天量人力的国家,也得以在后世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想到这里,陈望心中微微激动。
他握紧拳头,明白到这个奖励背后的深意——集装箱的出现,确实不仅仅是一种运输工具的革新,更是一个体系的完整提升。
它解放了码头的装卸效率,使得船舶可以迅速离港,使得单个码头不再需要几十万装卸工人,也使得海权成为彻底压倒陆权的终极胜利。
换言之,集装箱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次物流效率的跃升,更是一种隐性的世界秩序重塑——海权对陆权的彻底颠覆。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恐怕对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也是无法理解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集装箱是唯一,是海权颠覆陆权的根本。
其实,这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关系。
因为,任何国家的崛起模式,其实都离不开在某些方面,拥有全世界最低的综合成本!
而集装箱,便是开启华夏这个最低综合成本的关键钥匙!
“集装箱……太重要了!”
陈望喃喃自语,眼前仿佛浮现出记忆中的未来世界。
规范化的集装箱标准,几乎改变了整个全球经济的运转模式。
从工厂到港口,从航道到码头,集装箱像是滚动的财富机器,带动华夏无数的产品涌向世界。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未来的世界,这种普通的铁盒子,如何颠覆了全球的经济版图和贸易流通。
世界权力的竞争并不局限于战场,无论是在资源掠夺,还是经济发展上,谁先占据关键制高点,谁就能掌控局势。
想到这里,陈望的脑海不禁浮现出一个关键人物——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作为美利坚陆军参谋长和军界最高决策人,他以坚定的“先欧后亚”战略部署,逐步实现美利坚对全球秩序的掌控。
他在冷战期间不仅提出了“马歇尔计划”,还促成了北约的成立,通过经济复苏计划稳固了欧洲的盟友,并成功阻断了苏联对西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