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翰杏园里茶语袅,无问斋中算钱忙(1/17)
五天后,上午十点,番禺沙湾古镇,翰杏园,无问斋 无问僧,本名辛耳,他的人生大半辈子称得上曲折又传奇。年轻时投身商界,一度风光无限,赚得盆满钵满,却也因此招来了同行的嫉妒,集体围攻之下,他的企业最终一败涂地,负债累累。无奈之下,他转行做了企业咨询师,四处讲课挣钱,偶尔也会写些文章、出几本书。这样过了几年,总算把债还清了,手头还宽裕了一些。
辛耳觉得赚钱的日子太过身心疲惫,既然手头有了些积蓄,便对家里的小小院落进行了一番深度大改造。他巧妙地将苏州园林与岭南园林的风格融为一体,打造出了一座别具一格的庭院,并给它取了个雅致的名字——翰杏园。
翰杏园的风格,与人们常见的苏州园林和岭南园林大相径庭。在那些传统园林中,假山、鱼池、植物都只是点缀,人文建筑才是核心。而翰杏园却反其道而行之,小小的庭院里,假山、水池密布,几乎把建筑以外的所有空间都变成了假山、流水、盆景园。无问僧对此颇为自得,还美其名曰:“我在山中住,枕着兰花开。”这番话,倒也颇符合他那优哉游哉、无所拘束,又爱低调炫耀、自鸣得意的性格。
翰杏园,说大不大,实则只是个小巧的庭院。里头五座建筑,同堂楼、思雨楼、荔龙兰亭、同风阁、无问斋,美其名曰五行齐全。其实每一座占地都不大,最大的同堂楼也就几十平方米,最小的荔龙兰亭更是只有几平方米而已。院子也不大,但无问僧却巧妙地布置出了十几个小景区,什么踏水桥、一步山、听雨谷、思故壁、别有廊、茶马道、清水井、滴水岩、蟠龙山、笔架山、月洞池、兰花池、九泉海等等,应有尽有。一步山小得真的就一步跨过,九泉海算是最大的了,也不过几十平方米。围墙是青砖绿瓦,门楼又小又高又窄,不过两边一挂上灯笼,就显得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说来也怪,翰杏园虽小,但走进来的人,却几乎没人觉得它小。无问僧算是把华夏庭院的“一步一景”发挥到了极致。
可即便如此,无问僧还是不满足,心里头琢磨着要做到“一念一景”。啥意思呢?就是说,不但要走一步换一景,还得让人低头沉思时看到一景,抬头又是一景,转头、回头,处处都是景。这么个疯狂的念头,让无问僧对赚钱都没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