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父慈子孝> 第八十一章:孤焉能以贵贱区分子民(1/5)

第八十一章:孤焉能以贵贱区分子民(1/5)

    “说到有教无类。”

    “孔师,孤有一问。”

    李承乾开口道。

    孔颖达回道:“请殿下赐问。”

    “据孤所知,有教无类,是不分贫富贵贱的。”

    “但为何大唐的百姓,有的人能受教,有的人却目不识丁。”

    李承乾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百姓连字都不认识,如何明德呢?”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礼记所记载的《大学》开篇第一句。

    在这话后面,还有: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李承乾并没有把后面的说完,自是有他用意的。

    孔颖达微微沉吟少许后,解释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是认为士人该明白自己的道德。”

    “并不是指的普通百姓。”

    李承乾点头,反问道:“那有教无类,该如何解释?”

    “既不分贫富贵贱,又怎么要专门强调士人的道德,却不去考虑让百姓认识到道德呢?”

    “这是否自相矛盾了?”

    “还是说百姓没资格认识道德?”

    额!

    孔颖达神色明显一滞。

    他飞快反应过来,道:“士人的道德高了以后,才能去教导百姓仁义,提高他们的道德。”

    李承乾:“百姓不能自行通过读书受教,认识到吗?”

    孔颖达摇头道:“百姓愚昧,不思进取……。”

    他话还没说完。

    李承乾就粗暴打断了他的话,“孔师,这话不好吧?”

    “百姓如何愚昧?”

    “怎么就不思进取了?”

    “不教而诛是为虐,不能因为百姓没有读书,就认为他们愚昧,这样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

    面对李承乾不满的质问,孔颖达急忙辩解道:“殿下,识字读书,皆是需要引导,名师传授。”

    “百姓只知耕种,并无多余钱财,去聘请名师,购买笔墨书籍等。”

    “笔墨就是一笔不斐的开支,百姓承担不起,别说购买书籍。”

    “若是一家男子,想要成才,就得专心与学问,无暇他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