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表面(3/7)
考,他们只看到了秦国平民能低价买,但在六国,这种秦国人的低价之物,却被权贵和商人出精品的价格买走了。”
“分明是秦王给百姓的平价之物,在六国却被权贵高价抢走,这就是秦国人想达到的目的。”
“难道我们就没办法了吗?”魏尚很不甘心。
“有。”
邓古淡然道:“制造出这种精盐,我们自己平价卖。”
“但是三公子,除了制造方法外,你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秦王是以吕不韦的商行为主、各地官府协助的方式,强行将此物定在了平民能买得起的价格内。”
“如果是在我魏国,你怎么保证到平民手上的价格和秦国人的……不,都不需要和他们的一致,如能和你定的一致,那就是幸事了!”
魏尚沉默了一下,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虽然他不是魏王,但他也知道此时的“官府流程”。
魏王表面上拨出十万钱用于制造精盐→
但实际上,相国邓古将十万钱分配给各个衙门后,其中给大梁城衙门的两万钱→
到大梁令下发给衙门内具体机构的公文中,这就会变成一万八千钱→
再到下一级机构具体分派匠人,此成本可能就成了一万五千钱→
这一万五千钱,最终到商人或者工匠手上的可能就只有一万三千钱。
至于这当中少掉的那些……不说也罢……
这还是在能“缩减”的情况下。
如果不能缩减,那每一个环节就都会“超支”,然后最终那份要到魏王手上的报告里,原本要支出的就从十万钱变成了十二万钱。
魏王的命令,只能正确到九卿级别官员那里,再下去是什么样,没人敢保证——这在东方六国都差不多。
这还是建立在相国邓古和九卿级官员是正人君子的情况下。
他们要是再贪点,那就更加完蛋了……
而相对应的,是秦国。
秦国虽然也有一些隐秘流程,但损耗在这个流程里的数额却远比六国官府的少——如果六国一次会损耗五万钱,那秦国就只会损耗一万钱甚至更少。
因为有个随时可能砍头的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