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唐:为夺杨玉环,请李隆基归天> 第2章 表面忠诚孝子,内心暗藏杀机(3/3)

第2章 表面忠诚孝子,内心暗藏杀机(3/3)


    李隆基沉默片刻,再度开口:“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李瑁微微抬头,谨慎小心的回应道。

    “如今儿臣已挑选道观,令杨玉环诵经赎罪。”

    “只需一年,父皇便可暗中篡改杨玉环姓名户籍,如此方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接着,为了稳住李隆基,李瑁话锋一转,哽咽道。

    “自母妃离世之后,父皇忧思成疾,还要日夜操劳政务,儿臣每每想起都心痛不已。”

    “儿臣深知父皇的辛劳与不易,只愿能为父皇分担些许忧愁。”

    “此次之事,儿臣也是一心为父皇着想,生怕此事有损皇室威严,怕父皇遭天下人口诛笔伐。”

    “还请父皇明察!”

    李隆基斜眼扫视着李瑁,心中暗自思忖:“十八郎莫不是在装模作样?”

    “他真的会替朕着想?”

    但表面上,他依旧不动声色,保持着沉默。

    见李隆基没有回应,李瑁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

    “父皇,儿臣对父皇的忠心天地可鉴。”

    “儿臣愿意为父皇做任何事情,只求父皇能保重龙体,莫要太过操劳。”

    李隆基的心中依旧萦绕着疑虑,思绪如同一团乱麻,难以理清。

    可转念仔细一想,十八郎此言,确有几分道理。

    此事一旦传扬出去,必遭文武百官反对。

    届时,天下之人又会如何看待他这位被尊称为“圣上”的帝王呢?

    作为一国之君,名声高于性命,大过于天!

    一个小小的决策都可能引发无数的议论和评价,更何况是这样一件涉及伦理道德的大事。

    想到这里,李隆基微微点头,开口说道:“罢了,朕便多等上一年。”

    李瑁闻言,连忙叩首,言辞恳切地说道:“儿臣定竭尽全力为父皇分忧解难,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嘴上这么说,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又是另一番想法。

    多等上一年?

    等着吧!

    一年内,我必让你这个老不羞的退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