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恋综:未来巨星,被女嘉宾狂追> 第539章 《忐忑》,音乐拼接艺术(2/3)

第539章 《忐忑》,音乐拼接艺术(2/3)

、绿色加蓝色会变成青色、红色加蓝色会变成紫色、而红绿蓝相加就会变成白色,从根本上来讲,这不就是“色”的重叠么。

    而这样的重叠,放到“音”之上也是完全一样,最常见的也最容易被大家日常所忽视的一个声音的重叠现象就是大家每天都在用的语言。想想看,大家每天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发音不都是由“拼音”组成的吗?

    每个声母和韵母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发音,而不同的声母和韵母组合在一起又会变化出上千个发言,这不就是声音的拼接吗?

    同样的,《忐忑》这首歌便是基于这种思路来创作的,只不过《忐忑》拼接的不是语言,而是唱腔和节奏。

    在这方面《忐忑》其实和戏曲艺术中传统的《锣鼓经》是极为相似的,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忐忑》就是借鉴了《锣鼓经》的特点和概念。

    在传统戏曲中,所谓的《锣鼓经》其实就是一套适用于戏曲打击乐的乐谱,说白了就是戏曲里面的“哆来咪发唆拉西”,传统戏曲负责打击乐的武场师父们只要看到唱段的《锣鼓经》就像钢琴演奏者看到乐谱一样,顿时知道这段谱子该怎么敲了。

    以一般情况下传统戏曲负责打击乐的武场师父们会用到的四种打击乐器小锣、大锣、板鼓、以及铙钹为例子,这四种乐器在锣鼓经中的发音分别是小锣——台、大锣——匡、板鼓——搭、铙钹——七(在这里音同cei),这四种打击乐器在各自敲击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以上各自的象声词,而且当这些乐器的敲击声重叠时,就像拼音的声母韵母所结合一样,又会形成新的象声词,比如小锣和铙钹一起击打时,那么小锣的“台”和铙钹的“七”就会组成发音“才”,而大锣的“匡”和铙钹的“七”又会组成“仓”。

    不同的乐器以及不同的演奏技法都有不同的象声词来代替,而这些象声词便组成了一部完整的锣鼓经,比如很多相声演员在台上模仿戏曲时口中所念打的节奏就是锣鼓经的节奏。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便恍然大悟了,《忐忑》之中的“啊咦呀咦”这种略显奇葩诡异的

    唱法正是这种声音拼接而成的结果,只不过相比《锣鼓经》中拼接的是打击乐的发音,《忐忑》拼接的是传统戏曲中的老生、老旦、花旦、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