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岁万万岁!”
在一片恭贺之声中,朱雄英离开了奉天殿。
奉天殿的文武百官们也都纷纷走了出来。
这一刻,他们的心情很复杂。
高兴?
他们似乎并不怎么高兴,因为一直沿用的科举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了。
以后想要在朝中为官,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他们原本控制着朝廷官员的升迁,但这一次,却是要拱手相让了。
这一点从朱雄英安排的人员就可以看得出来。
只有和朱雄英意见一致的人,才有资格担任要职。
但是要说不高兴?
也没有!
因为六部的扩编,必然会有一批官员升官。
比如说,你原来在刑部做待郎,而你的直属上司调去了别的部里。
到时候,你很有可能升任尚书。
这是何等荣耀的一件事。
多少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得到一次。
侍郎和尚书之间的差距,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跨过这一步,一切都不同了。
今天,朱雄英带了一个好消息给他们。
“宋大人、孔大人,这次请两位大人来我工部茶一叙,顺便商讨一下新科举制的具体事宜。”
“铁大人,开大人,请到户部喝杯茶,谈一谈六部扩充到多少部的事情。”
解缙,还有杨士奇,那都是工作狂。
一出奉天殿,就将众人召集起来,开始商议工作地点。
周围的大臣们,也是羡慕不已。
解缙和杨士奇就这样飞黄腾达了?
早知如此,当年我们就应该投靠朱雄英的!
朝廷扩编的事情,以及新科举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朝堂。
无论是儒士,还是应天城中的百姓,都对这个消息非常感兴趣。
解缙是故意等消息传出去的,然后在大明报上公布了这件事。
这一刻,所有人都在庆祝。
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能当官,你有没有兴趣?
百姓们心动了,儒生们就惨了。
“若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