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再抛猛药,朱樉带头支持(2/3)
怎样呢?
朝堂之下,无数未被邀请参与今天聚会的军中虎将,正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取而代之。
不可思议的是,这群平日里只知道冲锋陷阵的大老粗,此刻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杯酒释兵权。
正当此时,朱允熥开了口,“浙江道一事,必定成功。这是国之大计,关乎国家的根基。”
“我大明立国至今25载,记录着天下的每一寸土地。不当家,不知持家难;治理国家,同样不易。”
“随着岁月流转,人口日益繁盛,每三年一度的科举,选拔出的读书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朱允熥平静地道出了大明当下的实况,随即目光扫过众人,语气突然变得意味深长。
“眼下,朝廷年年北伐,战士们凯旋而归,自然少不得要论功行赏。”
说到此处,他当即收了声。
大明朝已经迈进了第25个年头,早已不是当初仅仅驱逐了元朝残党的模样。
那时,遍地荒芜,人烟稀少,走上十里八里也难见炊烟,广阔良田任其荒废乃是常态。
但在勤劳不懈的大明子民手里,25年的光阴,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想找一块闲置田地都成了难事。
即便遭遇荒年,农户离田而去,总会有官府或乡绅出手接管,确保每一寸土地不致荒废。
然而,问题并未就此终结。
朱允熥携夏原吉前往浙江道的途中,连连发问,这些问题无不触及户部的核心职责。
短短25载,大明非但田土尽皆播撒上了粮食,更面临人多地少的境况。
户部清楚看到,各地税收,总有那么一块地不再征收赋税。
产出未曾减少,可征得的资源却日渐缩水。
此种情况显然是不合理的。
背后缘由,其实很简单。
大量的社会资源,悄无声息地落入了私囊。
正如朱允熥所言,读书人、功臣武将,以及他未点出的皇族宗室,这些群体不断侵蚀着本就有限的土地,将其据为己有。
私库满满,国库告急。
早有预料的常升轻叹一声,局面终究还是失衡了。
不过,他早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