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第223章能否年年出资?(2/3)

第223章能否年年出资?(2/3)

    这分明是在示弱求和。

    夏原吉一直手捧茶杯,静坐旁观。

    几番交锋下来,太孙与江老言语间已暗流涌动。

    先是朱允熥借题发挥,敲打江老及士绅,指责其不顾大局。

    紧接着,江老祖隐晦提出,朝廷此行浙江,旨在救灾。

    而朱允熥则强调,朝廷不仅要救眼前之灾,更需推行变革,以期百姓更美好的生活。

    至此,江老抛出了最后的底线。

    他们愿意贡献钱粮予官府与朝廷。

    言外之意,他们无意对抗朝廷,但对于变革持反对态度,希望通过物资贡献换取不进行变革的结果。

    这样的条件朱允熥绝不会接受。

    正如同夏原吉预料。

    朱允熥忽然轻笑出声,望着疑惑的江老道。

    “说来也巧,我常听人讲,百姓的欲求似无底洞。江氏与亲朋故旧慷慨解囊,支援浙江子民。今年尚可,明年又如何?得了今年的恩惠,百姓难免期盼明年再继续。”

    “不知江氏能否承诺,年年如此,持续供给?”

    话题再次绕回到摊丁入亩,官绅同责这一政策上。

    朱允熥的眼神深邃,紧紧锁定了面前这位年逾百岁的长者。

    他口中说百姓不懂得知足,实则是暗指老人背后所代表的官绅阶层贪得无厌。

    官绅们渴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朱允熥心里盘算的却是让这成为常态。

    这种矛盾,几乎无法调节。

    大明的历史上,从不曾有向人妥协的传统。

    这一点,朱允熥很是满意,无意成为首位打破常规的人。

    江老的面色略显黯淡,那满布风霜的皱纹间,隐隐透露着不悦与恼火。

    “十年寒窗方能踏入科举之路,几十年方能培育出一个贤良之家。百姓的不满足,本就是人间常态。应以教化引导,好比疏导洪水,教会民众如何知足常乐。”

    “而教化的重任,需由天下读书人担纲,他们在乡间稳定国家。”

    “那些圣贤之后,大多清贫,若国家能给予供养,年年便能涌现才华横溢之人,确保朝廷人才辈出。”

    “试问,若读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