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泱泱华夏地大物博(2/3)
里稍稍想了一些,连忙点头表示明白了。
长孙皇后凝视着手里的两块雕版,眼神复杂,叹息道:
“本宫也明白了,所以本该是更先进的活字雕版,却没有办法普及到民间,可惜如果大唐的读书人再多一些”
李岩摆摆手打断长孙皇后的感叹:“再多一些也不行,读书人少只是一方面,还有第二个原因。”
“成本!”
长孙皇后不说话了,认真的看着李岩等着他的继续解释。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唐如今共有多少个字?”
“多少字,这”
李丽质和长孙皇后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作答。
目前唯一官方记录的统计字数的书册,还是出自汉代的《说文解字》,共收录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文字,手抄本就放置在宫中。
但朝代更迭,文字早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数量,李世民也没有命人收集整理过,谁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李岩是知道答案的,唐高宗李治的上元年间,有一篇叫做《玉篇》的字典诞生,记录唐朝的文字数量是字。
李岩在纸上写下「两万两千五百六十一字」。
“如果我们要雕刻一个活字库,为了印书效率,两万个文字每种至少得雕刻五个以上吧?”
李岩在纸上写下「十万」。
“常用字的使用频率很高,例如「之」「乎」「者」「也」每种至少也需要雕刻几十个以上。”
“这样算下来十五万个活字块,才能组成一个文字库!
材料成本,雕刻成本,后期的维护成本,消耗的钱财之巨,民间工坊如何负担的起?”
十五万个活字块,即便是用木头雕刻,成本金额与耗时功夫远不是普通工坊可以承担起的,长孙皇后点点头等待李岩的解说。
“读书人数量、再加上成本,导致了活字印刷根本无法大规模普及。”
“这项发明在华夏的意义,更在于发明者的奇思妙想和勇于尝试进步的精神,而不在于实用性。”
李丽质沉默的听着,忽然问道:
“岩哥哥,在华夏的意义,难道”
长孙皇后精神一振,看着李岩眼神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