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第二百八十章 元朝北界(1/3)

第二百八十章 元朝北界(1/3)

    前面说过,元朝的主体民族蒙古人,作为崛起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政权。

    因为环境气候的压力,被迫对外展开扩张征服,同样也对开拓广袤的西伯利亚,有着天然的近水楼台之便利。

    而这一对外开拓扩张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元太祖(追封)成吉思汗时期—元太宗(追封)窝阔台时期—元世祖忽必烈时期。

    第一阶段的成吉思汗,没有太多别的目的,他征服西伯利亚主要就是为了彰显权威,扫除北方的不服从部族势力,所以派遣了术赤大范围招降了西伯利亚远近的森林游牧部落(林中百姓)。

    第二阶段,窝阔台统治下的蒙古帝国,对中亚、欧洲发动了大规模西征,西伯利亚也在西征的行军路线之中。

    这一阶段的蒙古帝国,陆续探图点亮了“北海”与“日不落山”等广袤疆域。

    最后是忽必烈时期,这时段的蒙古帝国已经陷入分裂,元朝几乎独占了包括华夏、蒙古、西伯利亚在内的亚洲地区。

    为了支持郭守敬对《授时历》进行编纂测量,元朝进行了规模空前巨大的地图测验。

    尤其是岭北行省(西伯利亚),就贡献了三个测影所:和宁(蒙古高原)、铁勒(贝加尔湖)、北海(北冰洋畔)。

    所以,别的王朝对疆域地图测绘都是以《地理志》为依据,只有元朝采取的是《天文志》为绘图依据。

    正是因此,导致了元朝地图在后世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差异。

    其中最出名的就属郭沫若版和谭其骧版。

    先说一下两版地图的共同点:

    第一,北部疆域都直达北冰洋,并标注北海。

    第二,标注北纬69°的普托腊纳山脉为日不落山脉。

    第三,偏重岭北行省西北边界,模糊辽阳行省东界。

    不同点有:

    第一,谭图的八邻万户西界比郭图少了一角,与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分开。

    第二,谭图标注了别吉大营盘。

    第三,谭图的昂可剌在北纬66°,而郭图的在北纬61°。

    第四,谭图的经度跨度与郭图相比,缩减了20°,进一步对辽阳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