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第二百七十四章 月距法(1/3)

第二百七十四章 月距法(1/3)

    解决了月亮预测问题的,是英国皇家天文学院的第二任院长哈雷(哈雷彗星)。

    月距法通过月亮作为参照物,比起木星天钟法的六体问题,简化为了地日月三体,解决难度大大降低。

    虽然三体问题依旧无解,但是由于地日月三体的质量差异悬殊,又变相地可以近似求解。

    根据哈雷的天文观测,地日月三体每过一个18年的周期,就会回到近似的轨道位置。

    这个周期叫做沙罗周期,每个周期内三体的位置就会进行一次循环。

    而每个沙罗周期,又会发生43次日食以及28次月食。

    哈雷观测了沙罗周期,并计算出了详细的观测数据。

    而他的前任兼竞争对手,第一任院长弗兰斯蒂德,则解决了背景星图的问题。

    嗯,这个背景星图后来被哈雷、牛顿拿去滥用计算,三方因为这个展开了疯狂的学术撕逼。

    但这丝毫不影响后续月距法的发展,同为英国皇家天文学家的马斯基林,便亲自前往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成功通过月距法进行了金星凌日的观测。

    天钟法得到了月距法作为解决方案,而时钟法同样也成功走出了死胡同,约翰·哈里森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钟表——哈里森海钟。

    这也是首个能在船上将误差减小到可控范围内的钟表,在精确程度上还要优于月距法。

    有了哈里森海钟、月距法作为经度测算手段,英国皇家学会决定前往太平洋观测金星凌日,当时英国船队的带队船长名叫詹姆斯·库克。

    这人没什么出名的地方,只不过碰巧发现了夏威夷群岛和面包果,而后就被夏威夷土著给乱枪捅死了。

    这位库克船长前后三下太平洋,第一次用的月距法,有效测算出了精确的航海经度,还顺带发现了新西兰(虽然他走错路了)。

    接着第二次前往太平洋,他又用了哈里森海钟基础上仿制的肯氏经度仪,不仅显示出了精确的航海经度,还省去了对月观测和计算的时间,被称作“从不出错的向导”,还借此绘制出了南太平洋群岛的高精度海图。

    等到第三次前往太平洋,又用了哈里森的四号海钟,成功发现了夏威夷群岛,顺带在那里结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