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第二百五十六章 落后了就要挨打(3/3)

第二百五十六章 落后了就要挨打(3/3)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把它翻译成白话,大致就是说,周王室的畿服重地往外四周各五百里的疆域,就叫做甸服。

    甸服以内最靠近王城的一百里土地缴纳带藁秸的谷物,其外一百里缴纳禾穗,再往外一百里缴纳去掉藁芒的禾穗,再往外一百里就缴纳带壳的谷子,最远的一百里缴纳无壳的米。

    甸服以外五百里叫侯服,最靠近甸服的一百里是分封王朝卿大夫的土地,其次的一百里分封男爵,而其余三百里就分封诸侯。

    侯服以外五百里为绥服,靠近侯服的三百里,就斟酌百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文教治理,其余二百里则振兴武力捍卫边疆。

    绥服以外五百里是要服,靠近绥服的三百里是蛮夷的地盘,其余二百里是流放罪犯的地方。

    要服以外五百里即荒服,也是西周统治下距离最远的土地,这里靠近要服的三百里都是蛮荒之地,其余二百里同样也是流放罪人的化外之地。

    《荀子·正论篇》就对此做出总结:“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实际上的要服、荒服虽然被西周划归在内,但已经算不上有效统治的疆域,顶多算是个知道的地方。

    西周对其的五服管理,更多是在鼓励侯服、宾服这两个二三级诸侯家族,去征讨扩张要服、荒服的土地,从而让位于中央的周王室更加安全,也能为西周持续扩张用于分封的土地。

    周公旦确实是个天才,很早就意识到分封制要想一直玩下去,就必须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对外战略。

    要服、荒服就是这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只不过,周公旦没有意识到,天下不是无穷大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