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穿进剧综世界的我在诸天做海商> 第66章 做官的途径(3/4)

第66章 做官的途径(3/4)


    其实整个封建王朝官员身份,从始至终一直都是可以买到的。

    只是太平盛世,国家财政充裕。皇帝不需要靠这个筹钱,百官也给皇帝个面子,不会做得太过分。卖官弼爵做的少一点,名目高尚一些。

    美其名曰:捐官。

    这个制度始于秦朝。

    某一年国家闹蝗灾,粮食不够吃了,秦始皇号召百姓‘缴粟千石,拜爵一级’,捐官制度自此而起。

    汉文帝时期把这个制度发扬光大,不只是赈灾的时候发动捐官,筹备军饷、兴修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发动捐官的例子。

    再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汉灵帝、宋朝的六贼之一王黼,也就是童舟说的那句市井俗语所指之人、十全老人乾隆等人,直接把这个制度玩出花来。

    当然客观上倒也让一些本来没资格做官,但很有才能的人,走上工作岗位,发光发热。

    比如知名度颇高,在江浙地区官声很不错的雍正亲信大臣李卫,就是捐资员外郎入仕,最终官至尚书、直隶总督。

    如赵盼儿、孙三娘这样的寻常商户自然是不可能买得起官的,但是童舟可以。

    所以只要他肯花钱,买个官不成问题。

    宋引章听完童舟的这一说法,拍手称快“这可太好了,公子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赵盼儿也大感意外。以她的见识,自然也是知道捐官制度的。

    可是受限于自身成长路径,却从未往这方面想。小门小户的商贾,哪能跟大豪商相比。

    小商贾做的是买卖,豪商做的是生意,不可同日而语。

    买官也是需要门槛的,以前只是开茶铺的赵盼儿,当然从未做过这种设想。

    看赵盼儿不言,童舟继续说道:“而且,我是琉球人。”

    童舟又一次强调起自己身份来。

    三娘不解“公子,琉球人怎么了,难不成在我大宋做官还有优待?”

    赵盼儿眼前一亮,脸上貌似也露出几分喜色“如果说能绕过科举取士做正官的话,这的确算是一种优待。”

    再过一百几十年,会有个阿拉伯人蒲寿庚,因为抗击海盗有功,成为大宋泉州提举市舶使,掌控大宋海贸生意数十年,成为太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