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941章(1/2)

洪武十六年,国债发行之初,天下钱财如百川归海,大量收归国库。

朱元璋心中欢喜,常言道:“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

钱财乃国家运转之关键,国库充盈,自然好办事。

然而,一年期国债将要到期,需连本带息偿还,老朱的脸色便不那么好看了……

夜深人静,御书房内烛火摇曳。

陆知白虽困倦不堪,仍强打精神劝慰道:

“父皇放心,儿臣虽已不在户部,但国债之事乃儿臣一手操办,定会尽力协助……只要各地严守流程,便不会出现挤兑之乱。”

朱元璋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

“若是有人不守规矩,暗中生事,又当如何?此事需提前防范,不可大意。”

朱标接过话头,温声劝道:“不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稳过渡方为上策。”

陆知白点头称是,解释道:

“去年认购时,文书上已经说得清楚明白,兑付需按流程办理,且需验明凭证。

各地离京师路途遥远,公文往来耗时,百姓应当理解……”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况且,除一年期外,还有三年和五年期的国债,占现有国债的五分之一。

届时,可以兑付一部分,再劝百姓转存一部分,便可缓解压力……”

朱标赞同道:“多管齐下,必不会出大乱子的。”

朱元璋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凌厉:

“咱手里有刀,但此事关乎朝廷信誉,需得与百姓交代清楚,不可草率!”

三人议事良久,逼近子时,陆知白已是困得睁不开眼。

朱元璋见状,挥了挥手道:“罢了,你且回去歇息吧……”

朱标也叮嘱道:“路上小心些。”

陆知白告退,宫人提灯引路,送他出宫。

次日清晨,陆知白一觉醒来,便已是洪武十七年了。

西元1384年。

东元一六零五年!

正月初一。

奉天殿内张灯结彩,群臣齐聚。

朱元璋高坐龙椅,目光如炬,扫视殿内众人。

殿内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