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2/2)

惟庸是洪武十三年正月没的。

    过了几个月,老朱就搞出了四辅官。

    用了两年多,觉得不趁手,又想了法子。

    这才设置的殿阁大学士。

    这下子终于好用了。

    但中间的这两年半,感觉是挺浪费的。

    两年半啊!

    都足够他把美洲插上大明的王旗了!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陆知白才会来提主意。

    但没想到,这次老朱竟然不采纳了。

    朱元璋看着他有些愕然不解的神色,不禁笑了起来,哼一声道:

    “咱知道你足智多谋,想的这个法子倒是挺好,但也有疏漏之处。总体来说,还是给了咱很大的启发。”

    但他脸上的表情可不是这么回事。

    分明就是不想采纳陆知白的每个意见,以免这小子飘了。

    另外,他确实觉得翰林跟国子监学生,都嫩了点,不顶事,怎么可能比得上那些耆(qi)宿大儒?

    陆知白劝道:“民间那些老儒生,习惯了在野,又没处理过朝廷事务,根本没有政府,不,官府思维。兹事体大,陛下还是三思而行。”

    朱元璋神色却端肃起来,说道:

    “处理政务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嘛。

    但他们来自民间,知晓民间疾苦,会多为百姓考虑一些。这才是咱最看重的地方!”

    反正制度都还没有正式施行,两个人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陆知白知道说不过他,没有办法,只好先溜了,道:

    “父皇说的在理……那儿臣就不打扰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