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刘老三诉说精通炮制‘海八珍’的老师傅(1/3)
在王家村转了一圈,王海川放心了,王家村是老渔村,祖祖辈辈几百年都是渔民,制作海鲜干货都是村里祖传手艺,制作蛤贝干虾干那些都没问题,做山货干货也不错。
在确定村里人制干货手艺不错后,王海川当场确定了十多种干货种类,并提出要求,只有收个头大的干货。
关于海鲜干货种类,像海带紫菜虾米那些就算了现代时空那边卖不出价,要搞就搞现代时空那边好卖又稀少的。
王海川刚走,村里在家的那些人都开始行动了,赶紧去联系外村靠海的亲戚了,没有亲戚的就去隔壁村找熟人。
虽然王海川还没说收购价,但村民们都知道制作王海川所需的干货绝对赚钱,尤其这年月蛤贝那些都没吃,几分钱一斤绝对有人抢着卖。
王海川可不知道,自己走后村里人像蜜蜂出窝似的从王家村散开了。
他来到村里鱼胶加工坊,这搞干货项目,除了需要何金月帮忙把关品质质量,还要刘老三帮忙搞档次高点的海鲜干货。
“这事对刘叔你来说,应该没问题吧?”
“放心,这事我每月再给你加两百工资,如果做得好再涨钱。”
王海川把在村里生产高档次干货的事说了一遍,给刘老三画了个大饼,以前听刘老三说过他还会制干海参干鲍鱼的。
这些高档海鲜干货村里可没几个人做,再说这些东西对于村里人来说成本太贵了,要是没制好就得亏本,所以王海川在村里提过,但没村民答应。
“川子没问题,不过你要做多少?”
“要是做得多俺可忙不来了。”
“这是个问题,肯定做得越多越好,这样吧,现在咱们村不好请人,你帮我招几个人来吧。”
“好。”
刘老三一口答应,脸上都笑成菊花了,接下王海川的新事涨两百工资,加上原来制鱼胶的两百,还有他儿子的一百,他父子俩一个月就能赚到五百块钱,两年就能成为万元户啊。
以前还担心家里条件不好,小儿子娶不到媳妇,现在这情况,那还不得全镇姑娘随他小儿子挑,而且海川这小子说做得好还会涨工资,嗯,乡下的算了,多花些钱找个城里的儿媳妇也不错。
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