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 第265章孤立主义(3/4)

第265章孤立主义(3/4)

成一个弱势一点的领导者,恐怕被民意裹挟着,就错过二战这场大机遇了。

    “看来这民主也并非什么好事。”

    “百姓多愚昧,天下之民亿亿万,各自有各自的诉求,各自有各自的声音。”

    “要兼顾各方,简直是天方夜谭。”

    “家国大事,岂能令出多门”

    “这等模式,不适合我华夏。”

    老朱心中对美利坚,所谓之民选,民主,下定评语。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华夏拥有几千年的封建时期,自古以来就习惯了,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统御四方。

    而纵观世界各国,像华夏这样,将皇权高度集中的,是极其罕见的。

    而这样的历史,也注定了西方民主的那一套,不适合华夏。

    当然了,皇权的高度集中,虽然有利于办大事,但是变相的加大了他的破坏力。

    他的上限极高,下限也极低。

    因为高度集中的权力,如果遇到明君,将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例如刘彻时代,处于诸侯时代,向门阀转换的,一段窗口期。

    这段时期,所带来的,一小段短暂的,皇权高度集权时期,就让农耕文明,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打的游牧民族哭爹喊娘。

    而反之,如果遇上昏庸,甚至糟糕透顶的君主,他所带来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

    因为对皇权的限制太小了,他可以让坏事,所带来的恶果翻倍。

    罗斯福没有生在这样的时代,他的权力有限,但是他依然有能力,让自己做到,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

    接下来,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改变民众的态度,让美利坚为二战做准备。

    【1938年11月9日的水星之夜,标志着,纳萃对犹钛人,系统性屠杀的开始。】

    【许多美利坚报纸,报道了这起骇人听闻的事件,罗斯福也抓住机会,严厉谴责纳,粹的暴行。】

    【德意志的形象,在美利坚人眼中,越来越差,中立的天平,开始倾斜。】

    【随后,当罗斯福允许15000名,签证过期的德意志人,和奥地利人,继续待在美利坚时,他没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