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们就真的再也没有提起过见瑜这个人和这件事,仿佛这些对于她们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那般,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只有见宛始终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为此还折腾了好几天。
她的折腾无非也就那一套,骂温见宁无情无义,有能逃离的法子却不肯告诉她;骂见绣没有良心,从小到大她对她那样好,有了好事也不告诉她;骂见瑜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居然拿了签证自己就跑了。可无论她再怎么怨天尤人,也无法改变定局。
发泄过后,见宛仿佛有了那么点心如死灰的意味,过了几日,她居然也开始帮忙了,虽然还是在给人添乱,可至少她不再整日喋喋不休,让人耳根清净了不少。
日子仍一天天不紧不慢地过去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古人云山中不知岁月老,温见宁发现,换了教堂区别也不大。她们整日闭门不出,对外界的事知之甚少,有时甚至不清楚究竟那天是哪一日,只能感觉到天气渐渐转热,外面已到了夏天。
见瑜一去就没再回来,陈鸿望也不曾再来找过温见宁。
她们仿佛彻底与教堂外断绝了联系,对于外界发生的一切,只能通过其他人之口或是报纸消息得知。唯有在粮食越来越少和日本人来例行搜查时,才会感觉到她们不是生活在什么与世隔绝的孤岛上,而是处在日本人的包围中。突然有一日,许久未与她们联系的钟荟突然找到了教堂,说是有要紧的事要和温见宁说。
多日未见,好友二人险些认不出对方了。
温见宁等人早已上了通缉名单,她的境况自不用提;钟家则一直暗地里协助文化界人士逃离港岛,一旦被日军抓住蛛丝马迹,下场也可想而知。为了避免给对方带来麻烦,她们已经许久没有通过消息。
温见宁剪回了短发,这些日子又有些吃不饱饭,瘦得下巴尖尖,脸上还抹了层灰,钟荟的形貌气色也和去年年底见面时大有不同。她整个人几乎瘦得脱了形,神情疲惫,头发乱蓬蓬的,眼下发青,嘴唇干得裂了口,就连往日里一双明亮的眼眸也暗淡了不少。
钟荟的脸色有些凝重,一开口就是:“见宁,我打算离开港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