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昭篇)
时光荏苒,自辽东战役后,一晃五年过去了。
这五年,没有了外患,大楚上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是南北铁路全线贯通,彻底告别了牲口远程运输物资的艰难,南北商市互通有无,让楚国内需经济彻底腾飞起来。
不过,新兴产业的兴起也宣告落后陈旧传统的没落。
单靠人力运输的时代,逐渐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和钢铁的穿梭。
同年,江南造船厂第一艘蒸汽货轮下水,进行了为期一个月试运行后,海运贸易正式兴起。
与此对应的,是实施了六百年的漕运系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优胜劣汰,本就是市场的规律。
没有官方支持的落后产业,注定只能逐步走向衰亡。
眼下的大楚,在铁路规划建设三个工期完毕后,各州各县都掀起了狂热的公路修建热潮。
第二,电力系统初步完善,第一座发电站在宣盛三年四月试运营,瞬间引起轩然大波,举国震动。
自此,生活在帝都的百姓第一时间结束了烛火照明的传统,逐渐迈入了电力时代。
第三,徭役制度彻底废除,百姓再也不用每年在指定时间内成为官府的免费劳动力,或上缴一定免役税。
为此,各地百姓欢庆雀跃,对应的是那些地方守旧势力的痛心疾首。
以后他们再也无法让百姓免费给自己干活了,必须要以支付费用形式。
第四,学制改革成功,从第一间扫盲班成立,再到小、中、大三种学制完善,楚国上下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入学堂。
其中小学6-10周岁的孩童,无论男女都可以免费入学堂,学期为五年,主修国语、历史、数学、六艺四门。
五年后进行毕业考,考试通过者可以进入中学继续深造。
未通过者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拿到结业证书结束学业生涯,一种则是复读一年,来年再考。
复读是要自费的,算是你不认真听讲的惩罚。
不过补考机会只有三次,若是三次都无法顺利升学说明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就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校方还是会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