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繁华之地(2/6)
履行父教,儿子需恪守子规。”
“”
“正名云:
名不正则言不明,
言不明则事物无成,
事物未成则礼乐兴旺不得;
礼乐不通,则赏罚失调,
失调之余,如鸟兽失其栖身之地。”
“”
听着秦铭的讲解,张良全神贯注,仿佛穿越回初入儒家聆听荀老教导的那一幕。
在他眼里,秦铭的形象已与荀老融为一体,而自己变成了当年勤奋向学的学生。
片刻的恍神后,张良意识到秦铭先前所述仅懂儒学三分,如今听起来何止三分,简直是满满的十分知识!可能在他的认知里,张良所理解的儒学只有一半。
一时间,张良念头急转:倘若能让秦铭成为儒家一员……他的心境突然起了波澜。
如果儒家能接纳秦铭的观念,儒学或能真正实现出治理天下的理想,让儒教的精神遍及四海,人人受益其中。
但张良的思绪却随之黯淡,因秦铭所述的内容不仅包括儒家理论创新,还有时间维度,这让他对自己的存在和世界观产生了疑惑。
“儒家得益于董仲舒之改革,在中国 中称霸四百载。”
他听到这些话,神色开始凝重,难以消化这个时空跨越数百甚至千年的信息。
“……后来佛教和玄学兴起,对儒学构成了冲击。
然而,程朱理学重新解释孔孟思想,赋予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概念,使它回归主流。”
然而进入近代,中国动荡不安,变化迅疾无常,实学兴起,对儒学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儒学依靠历史遗留给治国方略的空白,培养出一批以苍生为念的仁人志士,迈出革新的重要一步。
自孔孟创立以来,历经岁月沉淀,儒学虽面临重重变革仍屹立不倒。
“……数千年来,无论何时,儒学总是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发展。”
张良听后忍不住打断:“稍息!秦铭!你的意思是儒家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演变至今?”
面对张良的质疑,秦铭微微点头:“的确,我在二千多年后的世界。”
张良不得不认可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