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 第254章 多世界诠释(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254章 多世界诠释(1/6)

多世界诠释(any-worlds terpretation, wi)是量子力学中一个引人入胜的概念,它对穿越故事中的角色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多世界诠释中,每当一个量子事件有多种可能结果时,宇宙就会分裂成多个版本,每个可能的结果都会在某个宇宙中实现。这一理论最初由休·艾弗雷特三世在1957年提出,他假设所有孤立系统的演化都遵循薛定谔方程,波函数不会崩溃,而量子的测量却只能得到一种结果,也就是说,量子处于叠加态。艾弗雷特认为测量仪器与被测系统的状态之间有某种关联,称之为相对态(retive state)。艾弗雷特表示,测量带来的不是坍缩,而是分裂(splittg)的宇宙。宇宙诞生以来,已经进行过无数次这样的分裂。

在穿越故事中,多世界诠释可以用来解释角色在不同时间线或平行宇宙中的不同命运。例如,一个角色可能在一个宇宙中成功地改变了历史,而在另一个宇宙中则失败了。每个选择和事件都可能导致新的宇宙分支,从而创造出多样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发展。

此外,多世界诠释也提供了一种解决时间旅行中悖论的方法。例如,如果一个角色回到过去并改变了某些事件,根据多世界诠释,这个改变并不会在原始的时间线上产生矛盾,而是会创造一个新的、不同的时间线。这样,每个可能的历史改变都会在某个宇宙中发生,而不会影响其他宇宙中的历史进程。

在穿越故事中,多世界诠释的概念可以用来探索角色的多重身份、不同的生活选择以及各种可能的历史和未来。这种解释为故事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得角色的命运不再是单一的线性发展,而是多维度的、开放的,并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多世界诠释在穿越故事中的应用,不仅为角色命运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叙事空间,使得穿越故事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多世界诠释(wi)在科幻小说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叙事框架,用以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和平行现实。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应用案例:

1 《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这是阿根廷作家豪尔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