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 第12章 大明虎贲(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12章 大明虎贲(2/4)

袤的校场上,三万余大明虎贲整齐列阵。

老朱同志在众将簇拥之下登上点将台。

校场四周旌旗飘展,三万将士执戟行礼,齐喝万胜,呼声震天!

朱元璋也被这山崩地裂的呼声所感染,兴奋的脸孔涨得通红!

他那双眸子中,燃烧着浓烈的斗志!

他的双拳握紧,骨节咔擦作响,整张脸都涨得通红!

一种难言的兴奋感充斥在朱元璋心脏,让他仿佛重新找回了当年征伐沙场的感觉!

这就是朕的大明虎贲!

这就是朕的百战王师!

“有此虎贲雄师,何愁宇内不靖,何惧强敌犯边?”

朱元璋大笑着开口,一众将领也是满脸骄傲。

随即皇帝陛下看向了大将军徐达,无需多言。

徐达点了点头,从传令兵手上接过几面令旗。

《孙子兵法·军争》有云:“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因为传讯方式的简陋,所以旗帜、鼓点、金声、号角、灯火,这些是古代战场上主要的通信联络信号和指挥手段。

古代军队运用旗鼓这种通讯和指挥方式,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将各种指挥号令、联络信号传达给全军。

但由于令旗内容复杂、头绪繁多,必须花较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训练,方能使全军每一士兵熟悉这一套指挥号令。

所以,训练将士“辨旗帜”、“审金鼓”,是古代所有兵卒入伍后的第一课,《武备志》中说:“练士者,先明旗之别而要束之。”就是这个道理。

校场上面这三万余名将士,乃是大明虎贲雄师中的精锐战兵,“辨旗帜”、“审金鼓”这种基本常识自然不必多言。

“陛下谕旨,校阅开始!”

寂静之间,伴随着徐达一声高呼,这场检阅,亦是正式拉开帷幕。

咚咚咚!

战鼓隆隆,军旗猎猎!

随着大将军徐达猛地挥动手中令旗,三万余名将士顿时接令,阵列迅速铺展开来。

仅仅只是几个呼吸间,原本的战兵军阵便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大阵列,两个阵列皆有指挥变阵的将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