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宦海升迁——冒政(3/3)
,代皇帝批答奏章。他趁机专擅朝政,独揽大权,炮制“奸党”,把一大批正直朝臣打下去,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朱厚照为“坐皇帝”。他利用权势公开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各地官员进京朝觐,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少则白银千两,多则万两,不贿者得祸,或贬官,或下狱。
太监刘瑾专权之初,冒政正在江西、北京、宁夏任上,清廉正派、位高权重的都察御史,当然不会向太监行贿,先是当了都察御史后给皇上写了一份《谢恩疏》,未贿一两银子,刘瑾已怀恨于心,接着冒政又从宁夏上书《请粮马疏》,更无一文见面礼,刘瑾见他不买账,恨之入骨说:巡抚宁夏非冒政不可?难道他就不贪分毫?于是,就派人去辽阳查账,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刘瑾终于在辽阳查出一个“贪官”,就借口冒政曾分守辽阳,必有瓜葛,将他逮捕下狱。当时冒政的儿子冒良进京参加会试,遇此情,惶惶不可终日,准备送钱给刘瑾,冒政从狱中传出纸片“戒勿妄动”,予以制止。
冒政的冤狱得到朝野普遍同情和关注,远在东北辽阳的都督、指挥、千户、镇抚等官员说:冒公守我土,一尘不染,如今罗难,我们怎能坐视不管?纷纷解囊捐出粮食三千石,保出冒政,但在职的冒政对刘瑾总是一个威胁,刘瑾终将冒政削职回籍,才放心专权,才解心头之恨。
刘瑾谋反事败获诛,冒政得以平反恢复原职。陕西、云南要派巡抚,吏部两次呈报要冒政出巡,但年青的皇帝竟未批准,并不是冒政没有能力,只是刘瑾死后,后宫还有佞臣加以阻挠的缘故。冒政虽得平反,但闲赋如皋,郁郁而故,终年七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