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十八章 《五经考证》——杨守陈(1/2)

第十八章 《五经考证》——杨守陈(1/2)

    杨守陈,字维新,号镜川,一作晋庵,浙江鄞县栎社杨家人,明代官员。编《文华大训》,改变不录涉及宦官诸事之成例,备列善恶得失,擢吏部右侍郎,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后乞解部务,以本官兼詹事府,专事史馆。

    杨守陈,祖父杨范学问操行俱佳,曾以精思实践之学教育杨守陈。杨守陈考中进士任庶吉士,授编修职,充任御前讲席的讲官,升为侍讲。《英宗实录》完成,守陈升为洗马,不久升侍讲学士,参加修撰《宋元通鉴纲目》。为母丧守服期满,仍起用任故官职,太子出后宫就学,杨守陈任东宫讲官。当时编纂《文华大训》,凡事涉宦官的都不收入,杨守陈认为这样不对,他将涉及宦官的善恶得失一一列入,书编纂成功,杨守陈被升为少詹事。

    孝宗即位,太子属官都提升官职品级,执政初拟杨守陈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孝宗举笔划掉“南京”,左右说刘宣已为右侍郎,孝宗于是改刘宣为左侍郎,而以杨守陈代任右侍郎。杨守陈上疏说:“孟子说‘非尧、舜之道我不敢陈述于君王之前’。尧、舜之道是什么道呢?《尚书》说‘人心在于守正,道心在于精微,精诚专一,实实在在地实行中正之道’。这是尧、舜在内心修养深厚的缘故,他们以此为治国之本。尧舜与四方诸侯君长谋划政事,打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使四方见得明白真切,听得清楚全面。因此尧、舜对外部情况十分了解,这是治政的大纲。臣以前在东宫充任属官,看见陛下朗读经书,未曾勤于探究圣贤要旨。儒臣大略讲解训诂,未曾详细地解说到帝王治政要道。因此陛下内心修养不够深,现在上朝所看见的只是大臣的风度、神采而已。君子小人的情况、官级低的臣子、离得远的臣子的才行如何识别?陛下退朝所看的是百官的奏章而已。各部门的典章规则、众吏的情况如何看得到?宫中所听信的是内官的言语而已。百官的正确意见、人民的意见如何听得到?只怕陛下对外面情况了解不够广博。[4]

    “希望皇上遵循祖宗旧制,开办大小御前讲席,一天上朝二次。大的御前讲席及早朝,仍按旧仪式办。如开办小的御前座就必须选择端方博雅之臣轮流进讲。凡是陛下未弄明白的,就请问清楚。凡是圣贤的经书要义、帝王的统治方略,以及人臣贤否,政事得失,民情好坏,必须讲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