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后北征录》——金幼孜(3/5)
赐甚厚。
朱棣率军从北京出发,亲征蒙古阿鲁台部,是为第三次北征,幼孜随行,由于深入蒙古腹地,军士疲惫、后勤难以跟进,加上离敌军大本营尚远,幼孜遂与杨荣上疏言利害,成祖从之,遂下诏班师。七月,成祖再次亲征蒙古阿鲁台部,幼孜从,途中侦知阿鲁台为瓦剌所败,大军驻师不进,十月,也先土干投降,成祖封其为忠勇王,赐名金忠,十一月,班师回京。鞑靼部进犯明朝边关,明成祖组织第五次北征,一代英主朱棣想不到自己的生命,将在这次征伐途中终结,再没能回到北京的紫禁城,而随行的金幼孜也想不到自己,会在这次北征途中发挥决定这个帝国未来命运的作用。
这一次出师进行的并不顺利,据《明史·杨荣传》记载:“当是时,帝凡五出塞,士卒饥冻,馈运不继,死亡十二三,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成祖很是惶惑,召集群臣询问进退之策,群臣皆惧罪,唯唯不敢言,只有金幼孜一人劝谏说不宜孤军深入,成祖不听。大军到达开平的时候,成祖做了一个梦,说一个神仙反复和自己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不知何意,便以之问杨荣与幼孜,杨荣和金幼孜答道:“陛下北征之举,目的在于除暴安民,但是大漠自然环境恶劣,若孤军深入,恐有丧师之危险,愿陛下留心。”成祖听后认为二人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命二人草诏班师,并宣谕诸部。
还师至榆木川时,朱棣驾崩,年六十五,随行太监马云不知所措,秘密地与阁臣杨荣、金幼孜商议处置之策。杨、金二人认为六军在外,离京师尚远,应该封锁皇帝驾崩的消息,之后又熔锡为棺,以礼装殓成祖之遗体,放在御车中。为掩人耳目,二人还做到了“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有人建议以他事之名书写一道敕令,将皇帝驾崩的消息告诉留守北京的皇太子,杨、金二人反对说:“先帝在世时诏令称‘敕’,如今皇上已经驾崩了如何称‘敕’,如此是为诈,罪不小。”众人皆点头称是,二人遂草拟遗诏,令皇太子朱高炽继皇帝位。
杨荣与御马监少监海寿先行回京,驰报皇太子成祖晏驾之事,金幼孜则在后负责护送成祖梓宫回京。八月甲辰,杨荣到达京师,皇太子朱高炽派自己的儿子皇太孙朱瞻基,前往开平奉迎成祖梓宫,己酉,皇太孙至军中,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