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三十八章 《金匮钩玄》——戴思恭(2/2)

第三十八章 《金匮钩玄》——戴思恭(2/2)

待与敬重,仍然期待着让戴思恭关注他的保健医疗,戴思恭死后,皇帝传谕旨予以祭奠,说了许多称赞之辞。

    戴氏在理论上也颇有建树,在学术上继承了丹溪学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并有所发挥,提出“阳易亢,血易亏”气血盛衰理论,强调顾护胃气,辨证精到,施治圆活。着作有《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推求师意》二卷,以及校补《金匮钩玄》三卷。

    戴思恭得到了朱丹溪学术的真传,在继承中对丹溪未竟之论予以补充、发挥,不愧为丹溪高足。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戴思恭则补充说:“气属阳,动作火”,并进一步解释说:“扞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丹溪说:“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戴思恭则根据临床,对此加以引申,指出“传化失常”是导致郁证的关键。

    戴思恭写的《推求师意》一书,便是本着其师朱丹溪之道,予以研究阐发,发挥了老师的未竟之意。难能可贵的是,戴思恭身为朱丹溪弟子,对丹溪的心法领悟最深,但也善于灵活运用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之长,而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垂暮之年的戴思恭,对恩师朱丹溪仍然怀着深深的敬重。

    宋濂在《宋学士文集·翰苑续集》中撰文称赞戴思恭医术高妙,非一般医生可及,可以看出戴思恭当时的医名。明史中评价戴思恭“人谓无愧其师云”,该是对朱丹溪这位优秀弟子的最高嘉许。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