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江东四杰——陆逊(1/4)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江东大族。
江东陆氏,在江东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东汉末期,处于家族族长地位的应该是陆逊的从祖,陆康。陆康时任庐江太守,很有政绩,陆逊因为少孤,得到了陆康的照顾,所以陆逊“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这时的陆氏仍然是强盛的。在东汉末期的军事斗争中,陆康与袁术结怨,袁术派遣孙坚的长子孙策攻打陆康,城破,陆康不久也病逝了。
陆氏“宗族百余人,遭离饥厄,死者将半”,本来兴旺的陆氏,因此战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此时的陆逊,在战前已被陆康派潜回了家乡吴郡,“康遣逊及亲戚还吴”,并且,“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庐江之战发生时,陆逊也不过十余岁,而能够得以为陆康纲纪门户,可见陆逊的才能是很出众的,亦可以说明回到吴郡的陆康这一支的成员中人才不多。
回到吴郡的陆氏成员中,陆绩与陆逊是同样主要的人物,陆绩是陆康的少子,在封建家族长下,有着陆氏嫡宗的身份,所以虽然陆绩年幼,却当之无愧地是陆氏宗族的代表者;而陆逊因为父亲去世得早,并没有大的家庭背景,在家族地位上,是不能和陆绩相提并论的。在辈分上,陆绩是陆逊的叔父,这两层的关系,导致在陆氏宗族内部,陆绩的地位要远高于陆逊,陆逊只能居于陆绩之下,而这一状况也是被江东人士所认可的。
陆绩由于出身的原因,即不是嫡宗,父亲又早逝,几乎没有背景可言;而陆逊的优势在于,自己已经长大,能够谋求自身发展,父亲死后,长于陆康府,与陆康的关系非常亲近,甚至曾纲纪陆康之门户,在陆氏宗族的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在陆绩与孙权冷淡的情况下,此时的陆逊积极地参与到孙权的政权建设中,“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这是《三国志》中所记载的陆逊前期的从政情况,虽然陆逊的官职并不高,但可见其态度至少是温和的,陆逊此时最主要的突破,是借着镇压会稽山贼潘临的机会,得到了招兵的权利,“部曲已有二千余人”,有了军事上的地位。
陆逊的积极态度,无疑会令孙权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