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晚歌悠扬煦意浓> 第114章 红豆(1/5)

第114章 红豆(1/5)

    过了中秋,去东元谈判的使臣回朝,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拓跋武平对大靖皇帝求娶自家皇妹,磨磨唧唧,不愿意掏腰包的行径很是不满。东元皇帝一生气,不但没有退步,还在原来聘礼的数目上,又增加了十万两白银和十万担粮食。

    拓跋武平说了,大靖皇帝觉得为难,可以不娶,他家四皇妹不愁嫁。

    因为就在前段日子,北金皇太子也来东元求亲,他家四皇妹不来大靖当皇后,去北金当太子妃也是挺好的。

    明明白白地威胁,你给我东西,我就不打你。你不给我东西,我就联合外人一块儿打你。

    满朝文武震惊,愤怒,一致反对。未公公却特立独行,带头讲和,同意了东元的无理要求。

    于是,满朝文武调转枪头,一致对内,声讨九千岁成为大靖最时兴的浪潮。甚至有文人列出他的条条罪状,印刷,抄写,在坊间大肆传扬。

    也许时日长了,享受多了,胃口变大,脑子变蠢,未公公误以为自己是一万零一岁。常常把小皇帝摒弃在外,事事越俎代庖,致使朝纲社稷混乱不堪。

    每日早朝,未公公指点江山,谁敢有反对之声,就是下狱,抄家,流放。手段之狠辣,令人闻风丧胆。

    未公公的“美名”,和当年的赵高有的一拼。

    谁家有个夜哭郎,都把未公公的大名贴在床头上,震慑鬼神。

    市井之人对骂,最狠的话,就是说你比未公公还缺德。

    你若问那些人,未公公坏到了哪里?他们会摇头说不知道。别人骂,自己也跟着骂,反正太监当权,百姓遭殃。

    你若再问,百姓遭了什么殃?他们还是摇头说不知道。因为别人都说遭殃,现在没遭,以后也是要遭的,跟着骂就对了。

    当然,管大家伙儿怎么骂呢!存心搅事儿的人才不在乎呢!

    从骊山行宫回到京城之后,未公公忙得很,一是当朝廷的搅屎棍子,再就是把自己埋在堆成山的医学典籍里,奋笔疾书。

    第一场霜冻降临之后,未公公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需要城内城外两头跑,忙着秋收。

    小凳公公替主子累得慌,好心提议,把那块田地的活计,派给庄子里的农人收拾,未公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