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我的笔友朱元璋李晗朱元璋> 第227章 粮税里的大文章(1/3)

第227章 粮税里的大文章(1/3)

    演武场新枪的测试大获成功后,新枪很快进入批产阶段,按照试制阶段的经验,刘三悟开始组织人手,培训新的流水线工人。

    幸而匠造书院源源不断的给工业司各厂输送着优质工人,不然李敏又要头疼人手不够的问题了。

    当然,新枪的制造,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面替换掉针发枪,原有的针发枪,依然在继续生产之中,只不过产量比之以前开始减少了。

    一方面当然是新枪采用的全新工艺,熟练工人并不多,而且许多新机械设备的产量还没跟上来,工人也需要跟新设备继续磨合。

    另一方面,明军的规模过于庞大,要想全部替换新枪,短时间内也很难实现。

    京营加上各地卫所和边军,兵力已达一百万二十万之众,而这其中能装备上针发枪的,不足四成。

    当然,这其中应天府京营的二十万京军,均已全被装备针发枪,北方边军和镇守西北、大漠、辽东、高丽等地的卫所,也已经实现了热武器化。

    不过西南、以及内陆各地卫所,针发枪的装备率还不足两成,有的卫所甚至连一成都做不到,还是以刀枪等冷兵器为主。

    不过在朱元璋的计划中,在新枪正式开始列装后,淘汰下来的针发枪,便可分批装备给各地卫所了。

    很快,第一批一千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被生产出来,优先装备给了火枪营,随着大量的子弹到位,火枪营也开始了新枪的训练。

    而朱元璋,也随即将三三制作为新的操练大纲,颁发了下去。

    当徐达和李文忠等人,第一次看到三三制时,还有些颇为不理解,按照他们的观念,能够发挥出火枪最大优势的,当然是线列阵了。

    这将组成阵列的官兵,拆分成三个三个一组,这不是分散火力么?

    不过再试着用三三制训练了一个火枪营后,他们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虽然从表面上看,作战人员分散,火力自然就无法集中,但是在实操中他们却发现,人员虽然分散开来,但火力的猛烈程度和持续性,却是进一步加强了。

    因为十发子弹的弹容量,能够保证每位士兵都能在不同时间内,做到持续射击。

    而且每一组里的每位士兵,都能做到相互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