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华国书法(1/3)
作为一个华国人,有一些东西已经刻在了骨髓里,融进了dna里面,书法就是其中的一个。
歪果仁的语言几乎都是字母,写出来以后几乎没有什么美感可言。华国的方块字每一个字都有很多种写法,组合在一起也是不同意境的美。
姚世平教授第一个周末的教学就是先教夏天对书法的认识以及发展。只有了解他们的历史才能理解精髓。
姚教授说道:“华国的汉字是从最初的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现在的汉字也是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其中每种书写体的特点你后期可以翻看我给你的那本书,里面记录的都有,我们现在重点讲一下行书,因为我本人也只在行书方面有点成就,其他都是有所了解而已。”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
你可以这样理解,楷书好看,书写的时候是一笔一划,一看就能认出来这是一个什么字,但是这种字体书写起来比较慢,在日常生活中有点太官方。
草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类似于一种速记的字体,书写起来非常快,粗一看那些草体字似乎会缺少一些笔画,并且如果不熟悉这些规则的人,看到以后有很多字是辨认不出来的,显得太随意。
行书就是在这两种书法的折中,既避免了楷书的书写慢的缺点,又没有草书不好辨认的缺陷,书写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一般的感觉。”
“行书在明代丰坊的《书诀》中是这样描述的:“行笔而不停,着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
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受到欢迎,广泛传播。
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王珣的《伯远帖》,赵孟頫的《洛神赋》,米芾的《蜀素帖》,文征明的《滕王阁序》等。”
“行书由于“放纵体势”,行书单字的高